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4日 星期五

    让梦想一路随行

    钟 华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4日   07 版)

        一群“80后、90后”,身着眼下最时尚的户外运动服装,肩扛最先进的数字高清摄像机,座驾为四轮驱动越野吉普,兵分6路,从北京的零公里处出发,沿着京沪、京广、京藏等十一条高速公路,向祖国的最东、最西、最南和最北端进发,历时两年多,完成了30多万公里的祖国公路行。

        在外行人看来,这真是一个令人艳慕的激情浪漫之旅。然而,当这群年轻人把他们历时两年多亲身经历的所见所感凝结成纪录片《中国公路》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时候,才让我们真正体味到成就此行与成就此片,对当代国人意味着什么。

        创作者们以年轻人特有的跳跃性思维,冒险、猎奇的性格特征,同时,借鉴了公路故事片的“旅程,奇遇,寻找,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等结构元素,他们让镜头无所不涉,无所不至,美景、奇观、风情、人物和传奇故事在车轮的行进中娓娓道来。

        《中国公路》就像一部立体的中国地图,车队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黄土高原,越过辽河、湘江、赣水,穿越秦岭、太行山、祁连山、昆仑山、横断山、五岭、大兴安岭,远眺珠穆朗玛峰,玉龙雪山。地域特色的美景,别具一格的风情呼之欲出,让人心旷神怡。

        《中国公路》又像一部跨越时空的三维路书,创作者们将他们的亲眼所见汇集成中国公路改变中国的历史实证:中国的公路从建国初8万公里增长到今天的398.34万公里,还有被比喻为毛细血管的345万公里的农村公路、7.4万公里高速公路,这些仍在不断增长变化的数字怎能不让人为之振奋,凭生民族自豪感!

        更令我们震撼的是,这些让世界瞩目的辉煌数字是近百年来无数先辈用梦想和践行铸就而成的。

        我们打心眼里佩服那些几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和热血乃至生命献给了中国公路的筑路人、养护工、武警战士和解放军官兵;又为那些为摆脱贫困集体凑钱几经磨难铺路搭桥的山民们唏嘘感慨,更为“天堑变通途”之后的山乡巨变而由衷地高兴!

        这样一个创作过程堪称一次高尚的“行为艺术”,年轻的创作者们把“中国公路”这一物理通道作为载体,真实所见为素材,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从“旅行-陶冶性情”,“巡访-震撼心灵”,“探究-精神回归”等三个层面,从中华民族社会的变迁到文明的推进,人性的反思到民族精神的升华……谈古论今,充满感情。

        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发现”:从现实场景中发掘事物的本质所在,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深处;从熟悉的时空背景寻找到历史的轨迹,给我们以思考的空间;从小人物的生活场景中发掘人性的闪光之处,让人们将个人情感投注于众生态。

        这一切,成为纪录片《中国公路》独具况味的美学境界。

        常在中国教育台第三套节目中看到有这样一句宣传语:“我的太阳,我的梦想”,话题又回到了本文的开头,二三十岁,正是追逐梦想的年纪,在眼下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经济社会,中国教育台有这样一群热爱纪录片的年轻人,他们能坚守着“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达真实”的理想和信念,耐着寂寞,为践行梦想果敢前行。中国纪录片队伍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80、90后”,“梦想”的阳光,必定会照进现实。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