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2月22日电(特约记者鲍丰彩 记者叶辉)今天下午,8位“不论身份、不论学历、不论职称”的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正式受聘为本校教学科研特设岗位特聘教授,其中3位没有教授职称。
2010年7月,在全国人文学科发展普遍面临量化考核困境的大环境下,杭师大出台《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率先提出“有数字论,不惟数字论”的人文社科评价新体系。作为该计划的关键性部分,教学科研特设岗迈出了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一大步。
8位特聘教授既有正高教授,也有副教授,还有相当于讲师的没职称人选,各自的教学科研活动也各具特色,集合人文、音乐、美术各学科。
教学特设岗特聘教授黄岳杰,副教授职称,27年来一直从事校园戏剧创作,他任编剧的大学生话剧《西泠守望》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优秀舞美奖,这是目前唯一由国家设立的校园戏剧最高奖;
教学特设岗特聘教授、指挥专家阎宝林,教授职称,论文数量虽不多,但他带领的大学生合唱团拿下过第8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的金、银奖等高含金量的奖项;
学术特设岗特聘教授莫小不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对篆刻和古文字有着很深研究;
学术特设岗特聘教授“80后”韩钦,是8人中年纪最轻的一位,也是唯一没有职称的一位特聘教授,因其出众的钢琴演奏才华,被业界评价为“最出色的中国青年钢琴家之一”。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崔鹏飞说:“一直以来,学校的大师是花重金引进的,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大师,并且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学术的环境。”
根据学校的管理办法,聘期内,岗位聘用人员免于现行评价指标的影响,受聘人员只需每年递交年度述职报告。同时,连续两个聘期述职考核优秀者,具有“终身教授”任职资格。
“一所大学怎么可以没有人在仰望天空?如果所有教师都是在考虑如何交几篇论文,如何成就一流大学和一流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叶高翔希望能够给学校里的奇才、偏才、天才创造一个优良的成长成才环境,同时表示学校既要有渴望出现一位大师的期待,也要有允许一百位努力者失败的胸怀。
据了解,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科振兴计划运作一年多来,学校的人文氛围明显改善,教师科研由“压任务”转变为“创条件”,评价氛围从讲究“考核”转变为讲究“鼓励”,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