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3日 星期四

    多面王亚非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3日   13 版)
    用心就能做成别人没做或做不成的事,王亚非说。

        “微博控”王亚非

        玩微博不是为了追赶潮流,而是骨子里那股创新劲和激情状态的一个缩影

        新年上班了,假期一晃过去了。雪后马蹄轻,春风催人进。新年,最需要什么?激情,更大的激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准备好了吗?

        2011年1月29日,大年初七,8∶02,王亚非兴奋地发了新年上班第一天的第一条微博。

        中午,12∶15。趁着给员工和各单位拜年的间隙,王亚非用手机短信更新了一条——

        应该思考: 1.希望,信念,爱,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2.勿错过赞扬他人的机会,让每个遇到你的人都感到他是重要的。3.指挥官要具备: 骁勇,谋略,爱心。4.一年写一本小说不如十年写一本耐读,一年交十个朋友不如十年交一个朋友可靠。

        21∶25,忙碌了一天,王亚非抽空整理一下几天来一直思考的几个问题——

        文化值得思考的那些说法:1.“文化航母”如不能驶向公海,等于“文化景观”。2.文化存异,文明求同。文化可以是民族的,文明是全人类的。3.博采众长,才可能建文化航母。4.文化只有追求共同价值观,才有可能产生影响力。5.文化也需要入世吗?文化可交流融合,但永远存异。

        一直听说王亚非的各种传说——20多岁辞去机关工作,从公务员变身企业业务员;10万元起家做外贸,做到了60多亿元的规模,被誉为“安徽外贸的排头兵”;从外经贸跨界到出版,没有从业经验的他又将“出版皖军”带得风生水起,在出版界掀起一股新风……

        这是怎样一个人?知情人告诉记者,要读懂王亚非,先看他的微博吧,这人是个“微博控”。

        此话不假。出版圈里玩微博的人不少,但王亚非绝对算得上圈里的“微博达人”:从2010年7月14日开微博,一年多时间,发微博3000多条,粉丝过百万,人气之高,让不少娱乐明星也甘拜下风。

        从生活感悟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从书业动向到国内外经济文化热点,对王亚非来说,将每天的所见所想随手记下,已经成了习惯。玩微博不是为了赶潮流,而是王亚非骨子里那股创新劲和激情状态的一个缩影,是他勤于积累、乐于分享、爱生活、爱事业的自然流露。他说:“人,是需要常常思考的。做个有心人,第一有心,第二用心,就没有过不去的事情。”

        “商人”王亚非

        “把事干成的文化,可能才是今日中国最需要的文化”

        王亚非的雷厉风行和务实作风,圈内有名。

        一个圈里广为流布的段子:以前员工从合肥到70公里外的巢湖出差,慢慢悠悠,来回要3天——去一天、在外面一天、回来一天,还要休息半天,第四天才上班。而现在,500公里以内的出差都是当天去当天回!——不是交通工具先进了,而是员工的精气神变了。

        这是王亚非带来的冲击。“有激情、在状态,想干事、干成事。”王亚非自己总结了12个字,和员工分享。

        2005年5月,王亚非从安徽省商务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任上入主安徽出版集团任总裁,不仅带来了外贸的市场理念,也带来了务实的作风,更带来了观念转变的冲击——大胆提出“跳出出版做出版”,提倡“一业为主,多元综合发展”。

        在同行眼中,他带领的出版企业几乎无所不为。搞国际合作、做旅游、涉足生物医药、开发文化地产,甚至生产出口电视机,还把印刷厂开到了俄罗斯。

        有人说,王亚非是用商人的方法做出版。那语气最初似乎带着不屑。5年多过去,所有等着看热闹的人都服了。

        执掌集团5年多,他把“做强主业、做大产业”的战略实施得行云流水,率先迈出了整体转制、整体上市和整体发展“三大步”。产业大了,主业强了,实力增了——集团累计出书两万余种,承担国家级重大出版工程56项,33种出版物获得“国家三大奖”,102种图书获优秀畅销书奖,1000余种图书获优秀出版物奖,版权输出连续3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十一五”累计销售收入232亿元,年增长67.2%。2010年,集团资产总额是2005年成立之初的5倍,等于再造了4个出版集团。

        王亚非说:“我是商务出身,我更看重运作,不管什么企业,想发展都要运作。只有运作,才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对出版企业来说,要有快速的发展,首先人要‘活’起来,事要做得‘火’起来,品牌‘香’起来,出版土壤‘肥’起来。只有搞活搞火,才能有新思想,才能有新局面。”

        对“商人”的标签,王亚非很看重。他说,商人很讲究,商人也很重要。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也许不是过度商业化的问题,而是商业文明不够发达、不够健康、不够成熟的问题。“商业文明就是做的文明,把事干成的文化,可能才是今日中国最需要的文化。”王亚非说,他对自己的期许,就是做个“真正的操盘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空谈,不抱怨,把事干成了就是最大的享受。”

        “有心人”王亚非

        “做人有心,才能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做事用心,才能克服困难,创造未来”

        “怎么做”、“思考”,是王亚非微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1955年生人的王亚非,始终保持着一颗敏锐好奇的心。

        因为好奇,所以思考;有了思考,才有了钻研;有了钻研,所以发现了机会,抓住了机会。

        熟悉王亚非的人说他“干外经贸时,看到什么都想怎么出口出去;现在干出版,看到什么都想出版出来”。王亚非坦言:“这是职业本能。干什么就要钻什么,用心是做成事的根本。”

        “您干成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王亚非想了想,说:“第一天进外贸局就看到个材料,介绍新的通讯方式——电传。当时我们还没有,我想做国际贸易肯定需要这个东西,就去找处长。处长挺开明,说那你去学吧。头天报到,第二天我就坐上火车去了上海。在上海电报局和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学了一个礼拜回来。但接下来怎么办?办公室没这个东西,也没地方安置。领导说楼道间那儿有个厕所,用处不大,你去利用吧。我还以为开玩笑呢。第二天早上我就把小厕所扒了,盖了个电传室。这就是我大学毕业干的第一件事。”

        从这件小事开始,王亚非一直没有停止对“做个有心人”的实践。

        1985年,年轻的王亚非离开政府机关,做起了外贸公司。外贸好做,也不好做,关键还是“有心”和“用心”。

        采访中,王亚非讲起了一个小插曲。多年前他们出口国产纺机到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起初在各种展会上推广并派员推销,印巴商人都没兴趣,王亚非觉得奇怪,赶紧派人去当地纺织厂调研。这才发现,当地纺织厂都是男工操作,而我们的机器是女工坐着操作的,纱锭位置的高度对男工来说,站着嫌低,要弯腰,坐着嫌高,要举臂,都不好用。针对问题改进后,销量大增。

        从喜爱的外经贸行业转行搞文化产业,尽管是“被选择”,王亚非还是始终保持谦逊、投入的姿态。他说:“我的特点就是学什么专什么,干什么爱什么。被动中也要有坚持,要尽力展现积极和主动。”

        2011年3月初,王亚非来京参加两会。会间,代表们参观国家博物馆展览“复兴之路”。王亚非又发现了商机:“新国博藏品很多,我们拟谈合作,整理出版一批文化价值高的系列图书,这也将是国博藏品首次面世。”3月10日在微博上透露的这个想法,5月31日就变成了现实——时代出版与国家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手笔投入打造“纸上国博”。一个“有心”发现、“用心”执行的想法,带来了一个精品文化项目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周末到红色景区旅游,他在微博上感叹“其实这也是很好的出版资源,只是不要传统思维,要有特殊策划”;和大学同学聚会,谈及外语教学和培训的市场乱象,他马上想到让时代出版公司旗下教育社拟建中学生留学标准培训系统……

        “只要有心,眼界心态都不一样,机遇成长都在身边。用心就能做成别人没做或做不成的事。”王亚非说。

        “文人”王亚非

        “文化必须精心去做,把文化做好的本质是不能自娱自乐”

        王亚非的身上有着太多对立统一。热血和温情,激情和理性,高调做事和低调做人,运筹帷幄和果敢执行,西式教育和中式性情,绅士风度和文人风骨……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

        77级大学生,外语系毕业,英语专业,法语二外,喜爱英美文学,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事业充满激情,阳光、奔放、积极、勤奋,能吃苦,讲奉献,讲大局,敢为天下先。或许正是这样的生活和教育背景造就了一个有个性、有魅力的王亚非。

        王亚非爱生活。“乐观的人总能看到让人兴奋的一面:早上看到自行车上有鸟屎,欣喜若狂。看,我住的不是鸟不拉屎的地方。”类似的微博不胜枚举,令人忍俊不禁。每到一地,他总是迫不及待地先找一张当地的明信片,给自己寄回一份独特的心情和回忆;爱爬山,爱旅行,爱读书,爱观花赏月,爱和三五知己品茗闲坐,爱和家人雪中漫步,哪怕身边再微小的诗意,他也不会错过感动。朋友说,王亚非是个简单的性情中人。

        王亚非爱员工。他说:“企业有三大任务,一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二是为员工创造幸福,三是为股东创造回报。但我们往往重视了两头忽视了中间,幸福感是衡量企业成败的标准,不是一句时髦口号,要花工夫真正做点让员工开心的事,即有期待、有关怀、收入好。”做王亚非的员工很幸福,因为他就是一个“骁勇、谋略、充满爱心”的优秀指挥官。

        王亚非爱文化。他信奉文化的力量,对文化的挚爱与追求让他对从事的文化产业有着深厚的情结。他说,出版要做就做最好,做出亮点。他说,“虽然我有经商理念和情结,但我明白,文化绝对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精心去做!”

        他也同样坚信,“战略决定成败,产业成就主业。”他说,出版人的误区在于清高地以为出版不是商业。事实上,产业要市场化,要用边缘产业养主业,好比“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不管钱从哪里来,重点在于钱用于出版。“跳出出版”,才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做好出版”。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在王亚非看来,文化产业里蕴藏着太多的机会。“把文化做好的本质是不能自娱自乐。比如,如何真正让文化走出去,并且扎下根。传媒,说到底就是传递魅力,做更好的图书,讲更好的故事。”

        王亚非的心底还藏着一个“文人企业家”的理想——“企业发展,5年靠魅力,10年靠制度,百年靠文化。我带企业不完全是为了做生意,在我这一任上出成绩,我更想带出一个有品牌、有品格的队伍,一个符合市场竞争,既有文化品位还有为人做事独特风格的企业品牌,塑一个文化企业的百年老店。”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