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2月21日电(记者颜维琦、曹继军)2011年7月23日,本报一版头条刊发记者叶辉采写的长篇通讯《为大众越演越火》,探讨杭州越剧院“出人出戏出精品”的奥秘。时隔半年多,“杭越现象”激起的波澜仍在延续。日前,“西子红妆映浦江——杭越上海行”系列演出结束,观众的热情再度证明,杭州越剧院近年来“出人出戏走市场”的努力得到了市场认可,中国剧协等在沪举行座谈会进一步探讨“杭越现象”。
从数年前来上海演出票款难抵场租费,到此次不到半年时间4进上海演出16场大戏、票房收入超过136万元,杭州越剧院近年来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大胆尝试,印证了“为大众演戏”的生命力。与会专家认为,杭州越剧院闯市场,求新变,好戏连台,人才辈出,为当前戏曲院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派创始人金采风认为,出人和出戏,互为因果。根据演员特点量身编剧,为年轻演员创造演出机会,是杭越人才培养的法宝。
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认为,杭越的崛起源自开放谦和的心态,最大的优势则在机制。既面向艺术的竞争平台,又面向大众的市场平台,杭越建立了艺术生产、艺术创作、演出市场的有效机制。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季国平强调,杭越走的是一条平实的路,贴近百姓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