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2日 星期三

    “中国力量”共写“四川新章”

    ——四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报道(之三)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2日   04 版)

        重走川西大地,仿佛走进一座无边的雕塑展。在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命名的永昌镇,北川新县城处处散发着浓郁的藏羌气息;吴良镛、何镜堂、贝聿铭等国内外建筑大师的精彩之作,已使震中映秀成为抗震减灾建筑博物馆;茶马古道上的水磨古镇,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被誉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当整个中国陷入巨大悲伤的时候,青川受灾群众挂出的这条标语,喊出了四川人用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的自信和豪情。

        受灾群众“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各级学员干部则以“白+黑”、“5+2”、苦干加实干的状态,自觉践行“民生高于一切”的理念。都江堰市虹口乡今天仍然坚持在从村里临时借来的地方办公,乡党委书记马远见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和恢复振兴第一线。灾后第一个春天,他就带着村民漫山遍野播撒草籽、撒油菜籽和小麦籽来保持水土,修复植被。他的目标是将虹口建成一流的山地运动休闲小镇和“中国的阿尔卑斯”。

        自强不息的受灾干部群众共同创造了灾后重建的“四川速度”。震后10天,1500万人的紧急安置全部完成;震后100天,1200万人的过渡性住房安置全部完成;震后1年内,350多万户因灾受损住房的修复加固全面完成;震后一年半,150多万户农房的重建全部完成。目前,地震灾区已完成540多万户、1200多万人的住房修建,需要重建的3001所灾区学校已完工2989所,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已完工1359个,20万耕地和宅基地损毁的受灾农民已得到妥善安置。

        “一家人,一个目标一条心”

        援建者们一批又一批来到灾区,他们说,一家人,一个目标一条心,不管援建需要两年还是三年,我们将永远和四川在一起。

        18个对口援建省市积极响应中央“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号召,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倾情参与灾区重建。未承担中央对口援建任务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主动请缨参与援建。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各援建省市区密切合作,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硬件与软件结合、当前与长远兼顾、重建与发展并举,优先援建灾区群众最急需的民生项目,同时发挥自身产业、技术和人才优势,援建了一批工业、旅游、特色农业项目。以对口支援为契机,四川省与援建省市在灾区共同新建了15个产业园区,引导对口援建从基础设施援建向产业发展项目援建延伸,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推进由援建到合作、由对口到全面、由重建到发展的转变。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铭记是最好的感恩。恢复重建过程中,四川省重点打造了北川地震纪念馆、映秀震中纪念馆、汉旺东气地震工业遗址纪念馆等纪念设施,规划建设各级各类参观点275个。每天都有数万人次的中外人士前往北川、映秀、青川等地震灾区,见证中国奇迹和中国精神,四川地震灾区已经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基础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生机的窗口。

        抗震救灾和发展振兴,丰富了文化传承的内容,提升了四川精神的境界。震后建起的汶川博物馆是汶川新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购书中心为一体,同时又是收藏保护、展示宣传禹羌文化的重要基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伟说,汶川新县城提供群众文化服务的水平,至少往前跨越了10年。

        四川人在感恩中奋进,四川人正把伟大的抗振救灾精神转化为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实际行动。正如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所说,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振兴发展充分说明,四川人不仅会生活,而且会战斗;不仅能吃苦,而且能创新。感恩奋进、顽强不屈的四川人,不仅在西部领先,而且要全国争先。(本报记者 余长安 张国圣 本报特约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