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每一个物种都有灭亡的一天,那么人类还能生存多少年?10万年,行不行?国际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罗格·博奈和罗德维克·沃尔在他们的新书《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今,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组织翻译的中译本与公众见面了。
在罗格·博奈和罗德维克·沃尔看来,由于费用、风险和物理上的极限,人类不太可能去另外一个星球生存,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能力在生物多样化环境中承载几十亿人口的地方。
罗格·博奈将地球比喻为一艘在太阳系中航行的“航船”。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船不能再扩大,上面搭载的人不能再增加,因此对船的管理或运行要严厉和果敢,否则航船将进入危险的轨道并走向毁灭。
罗格·博奈说,实际上人类在很多方面已经触及到这艘“航船”的物理极限和“船”上可以采取方法的极限——“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糕”。
人类能否继续生存10万年,取决于我们在21世纪,也许就在最近的数十年内所采取的行动——21世纪将是对我们长期生存能力的唯一的测试机会。
除了控制人口增长,别无他路
罗格·博奈和罗德维克·沃尔乐观地将世界人口总数稳定在110亿,但认为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地球上的生存条件将会严重恶化。
这两位科学家认为计划生育是必须的。他们说,许多物种的个体数量是由食物的来源和天敌进行调节的。但对人类来讲,后者几乎可以忽略。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人口数量会增长,直到最后受制于饥荒。所以,要想使人类长期、舒适、有尊严地生存,将人口长期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是非常必要的。
书中谈到,一些国家(如中国)依靠行政管理手段来控制人口;在大部分欧洲国家等,教育和个体计划生育也取得了成果。所有这些努力的效果是明显的——如果像1965—1970年的非洲人口一样自然增长,那现在中国的人口将达到21亿,比现在多8亿人。
这两位科学家认为,目前一些国家利用政治压力或奖励等来增加人口的措施是短视的。如果我们在110亿人口的基础上再以1.5%的人口增长速度增长的话,在达到300亿人的时候,我们将发现地球上每半公顷的土地上就有一个人。
罗格·博奈提出,如果人类希望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健康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控制人口增长的社会政治体系。我们在接下来的50—100年中所要做的,实际上是为我们今后长期在地球上生存争取空间。
能源不是问题,只是缺乏转向可再生能源的经济驱动力
罗格·博奈和罗德维克·沃尔设想,10万年后化石能源将不复存在。但他们并不太担心——由于存在足够的可再生能源,我们的社会能够在一个舒适的水平上持续生存至少10万年。他们特别提到,聚变能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他们担心的是,只要化石能源足够丰富,转向可再生能源的经济驱动力就不会很强。“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动手,当巨大的短缺突然出现时,我们将无法在一个合作的框架下进行政治上的管理。”
他们认为,或许正如达尔文预测的那样,从越来越贫瘠的矿石中提炼金属及其他元素的现象将会逐渐增多。目前,由于富含金属的矿石依然存在,从贫矿中提取金属的技术研发进展缓慢。但这将是未来能源的一个发展趋势。
水资源短缺是人类生存的另一个障碍。这两位科学家认为,海水淡化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由之路。罗格·博奈和罗德维克·沃尔认为,虽然海水淡化也需要能量,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似乎不成问题。除了少数沙漠地区以外,目前为人类提供清洁饮用水看来只是输送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
阻止全球变暖,需要更为精确、彻底、全面的科学评估
地球表面的温度在一个世纪内已经升高了接近1℃,许多理论模型预测,到2100年温度将升高3℃。格陵兰冰盖和南极西部冰盖不可逆转的融化将会使海平面升高13米。在10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大量地势低洼的地区将被水淹没,这将迫使数百万人移民。
针对上述问题,已经出现了相关国际环境条约,如《京都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然而,二氧化碳最大排放国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因为其减排约定影响了美国的工业利益,更糟糕的是,美国还试图组织反对阵线。
罗格·博奈和罗德维克·沃尔认为,全球变暖需要不间断地监控,并需要本就艰难的政治决策和社会决策。要实现这些转变,充分理解转变的必要性是先决条件。这些转变非常困难,甚至会很痛苦,但是如能理解其必要性,一切就会容易些。从这方面讲,精确地阐明地球的现状有着绝对的必要性,这需要彻底的、全面的科学评估,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地面的和在轨的空间科学测量与观测,以及大量的建模与计算。
空间观测很重要,中国令人印象深刻
空间手段在对地球的“健康检查”上,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战略优势——为了防治人为或自然灾害,从内部到表面、大气层直至行星际介质,对地球“健康”进行连续不断地检查是必要的。
气象卫星的应用已经证明了这种观测能带来大量好处,同样还有对太阳和地球陆地的卫星观测。两位科学家认为,我们不但需要更多的观测仪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详细地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展望22世纪,空间观测越来越不可或缺。
今天,卫星已经能够在全球或者局部范围内按照要求的精度来完成观测。我们必须在任何可能的地点开展原位测量,不仅用于数据的互相检验和校对,而且要对在轨道上无法观测的区域进行探测。这意味着必须运行这些探测技术或手段并集成为一个全球系统,为保持空间观测服务的永久性和连续性,一定要在世界范围内协调空间观测能力。在未来,将需要数百颗卫星来探测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各个要素。还需通过其他卫星获取农业、工业、经济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罗格·博奈说,所有利用空间的国家都将在提高对地观测能力方面负有全球性的责任。中国已经成功实施了其空间计划且令人印象深刻,将成为全球合作中的重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