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1日 星期二

    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局亮点(二十)

    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1日   02 版)

        2011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中谋发展的一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正式进入了攻坚阶段。

        截至目前,500多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余种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要想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要想保持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必须完成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型升级。

        “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转型、服务化转型、内需主导及消费驱动转型;升级就是全面优化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提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

        “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升级”成企业选择

        “神八”与“天宫”完美对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问鼎世界,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从概念走向试验阶段……2011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入快速跃升期。 

        2011年,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下,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日趋尖锐。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升级”成为许多生产企业的选择。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牢牢把握创新这个国家核心竞争力。”苗圩说,“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谁抢得先机,谁就会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赢得主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创新提供发展的内生动力变得越来越紧迫。 

        产业链价值链逐步向高端延伸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我国工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这其中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集中度偏低等。

        转型升级的任务重,再加上国际市场不景气、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许多生产企业都认识到,早转早主动,创新是推动力,不转型没有出路。2011年,沈阳机床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向产业前沿靠拢,向高端产品集中优势兵力,将过去占主导份额的传统普通型机床产品,向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智能化创新产品升级,从制造模式走向创新模式,成功进军世界中高端机床领域。

        朱宏任表示,“十二五”期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端延伸。 

        “我们正处在一个爬坡阶段,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带动产业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自主创新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未来20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

        2011年,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软件、集成电路、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等关键软硬件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智能制造装备、食品追溯等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有序开展。

        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入快速跃升期,也表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华为公司长期坚持开放式研发创新,每年将不少于10%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并将研发经费的10%投入新技术预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郑新立说:“在以往的国内专利申请量中,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的占到50%以上,去年第一次出现国内企业在国内申请超过50%的新情况。”中国企业申请国际专利的速度也在加快,2010年,我国申请的国际专利增长了30%。

        截至2011年初,华为已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40148件,其中在国外申请累计8279件,已获得授权3060件,85%的外国授权专利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获得的。2009年,华为公司申请国际专利在全世界企业中排第一;2011年,中兴申请的国际专利获全世界第一,超过2000项。这两家公司所申请的国际专利量占中国申请国际专利数的28%。

        郑新立表示,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创新能力,以及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充满信心。(本报记者 郭丽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