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所有人一样,年过古稀的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江苏省南通师范附属第二小学教师李吉林也曾经是儿童。她的童年清苦,却仍然享受到作为儿童特有的幸福和快乐。
“小时候,我们住的房子又矮又小。当我独个儿睡在床上时,我会呆呆地看着那斑驳的墙壁,想象着小屋里没有的世界:那是一个和尚披着飘飘欲仙的袈裟向我走来,那宽大的袖子里藏着什么呢?那是一棵长果子的大树,许多小鸟正向它飞来,回到自己的家……”在李吉林的记忆中,童年依旧清晰如昨。
如此充满童心,这就是“情境教育”的由来吧。
情境教育是什么?
情境教育是什么?大概可以这么归纳:它是课堂的新鲜感、教学的魅力、过硬的教育质量、学生的高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裴新宁说:“情境教育是课程设置与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实施建基于优化的学习情境;追求对儿童理解力的培养;促进儿童道德性、社会性和智力性的整体发展。”
从1978年起,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走过了30多年,还在不断完善发展着。为了更多儿童的发展,使情境教育走向大众化,李吉林又潜心研究,开发情境课程,提出“儿童-知识-社会”情境课程的三个维度,并概括出“以美为境界”“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操作要义。
今天,情境教育得到很多认可和肯定,不少学生因此爱上读书、爱上学校,长大后选择继续从事教育事业,把爱献给更多的孩子。作为教师,李老师无疑是成功的。她却说,我仍在成长,在儿童的世界里成长。
经得起考试,又能幸福长大
李吉林还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时候:“1956年的初秋,我走进了小学,开学前,我就把教案背得滚瓜烂熟,连走路也美美地念着,想象着自己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时的表情和喜悦。心里一直对自己说:当老师,就得当孩子喜欢的老师。在孩子的眼里,他们感觉不到我这个当老师的威严,而我,装也装不起来。红扑扑的圆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我喜欢你们。课间,接过他们手中的毽子,踢给他们看,我能踢出许多花式,一连几十个,孩子们兴奋地在一旁为我数数。上课,我更是想出许多办法吸引他们,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孩子们心中是有一杆秤的,渐渐地他们觉得“这小老师还不错”。因为,李老师从来不用教师的“尊严”压服他们,而是用爱、用真挚的爱去沟通,去亲近他们。
给孩子这么多“宠爱”,他们的成绩会不会追不上?答案是否定的。一次,李吉林教的学生参加升初中统考,同时接受了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组织的小学语文专项十种考核,两次考试的结果却令人惊讶:合格率100%,优秀率90%以上,全班43名学生有33名被重点中学录取。
经得起考试,又能幸福长大,这就是情境教育下的孩子们。
童心给了我智慧
李吉林这样说:“我常常想,一个语文老师不仅是要孩子学好语文,还得给他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小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懂得除了自己外,还有许多人,要懂得给他人带来快乐,有一颗善良的心,崇尚美好,憎恶丑陋。我深知这其中的许多品质,是在纯真的孩提时期就应该开始培养的,而又完全可以在孩子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渗透,去影响,去强化。”
半个世纪来,李吉林的心始终与孩子相通,情境教育正是在对孩子,对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的爱中,在对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着让孩子发展得早一点,好一点,全面一点,充分一点的强烈的愿望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倘若忘掉了孩子,那是任你怎样苦思冥想也是想不出来的。正是出于对儿童的爱,使我不怕吃苦,不怕麻烦,使我体验到作为教师的一种力量。眼下,岁月已经无情地把我推到了老人的行列。但是,我感觉到我的心仍然是年轻的,我仍然像儿童一样,常常睁大眼睛看着这多彩的世界,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心里想着许多问题。外出坐在车上常常从田边驶过,看着田野里开着黄花的向日葵,看着同样开着黄花的丝瓜花,南瓜花,西瓜花,黄瓜花,又想到麦子,稻子成熟了,都是金黄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多少回没有想出答案。有一次似乎顿悟了,啊,莫非他们都是太阳的孩子。”李吉林的眼中有光芒闪动。
正是儿童,是童心,给了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