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晚,记者来到位于湘潭市的湖南科技大学,希望了解为贫困家庭拍摄全家福的两位大学生——吴立强、李进的成长经历。
向往自由
为什么要去贫困山区拍全家福?这是两人被问及次数最多的问题,回答很统一:向往自由。他们说,大学文化、精神、时间的开放和自由,为实现目标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学新闻专业的吴立强在大一买了数码相机,那一年,他很多精力都花在摄影上。他可以耗费一个小时跟拍觅食的蚂蚁,为表现花朵绽放的姿态守候在冷风中。吴立强说:“无数人正在仰望大学,家长打骂不热爱学习的孩子,送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在他们眼中,大学正慢慢退化为生存的筹码;而对于孩子而言,大学已成为一个任务。其实每个人都有想要的生活,何不去繁就简,去热爱自己的热爱?”
“爱心假期”并不是两人第一次去农村为贫困家庭拍全家福,去年10月,两人还曾前往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做过同样的事。临近毕业,两人利用找工作的宝贵时间两次外出为他人拍全家福,这一行动引起了无数质疑,可两人仍坚持前行。吴立强说:“我们想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世俗对于成功的标准似乎永远都是:有名、有钱、有权。有的人甘于安稳,有的人希望不被社会的标准‘绑架’,能说不成功吗?每个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生存,才真实。”
敢于行动
很多同学觉得吴立强不现实,吴立强说:“从不现实到现实,只有一步之遥,当你付诸行动,不现实也就成了现实。不是你不能,只是你不敢。”
吴立强和李进都拥有“敢为人先”的个性。李进说:“我们都希望体验不同的文化、碰到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职业,会为自己的想法付出行动。”
对于梦想与行动,两人观点一致。李进说:“思而行,这很重要。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想着先享受,长久的耐力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拿学生创业来说,成功与否其实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经验。”
吴立强和李进都是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通讯社的校园记者,吴立强任摄影部长。因学生摄影记者少,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工作任务,有时一天能跑4个以上的校园新闻,不拘于形式的他很反感与会成员坐得笔直的会议新闻,但他仍每场必到。“既然站在这个岗位上,就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工作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更不能因个人喜好而怠慢工作,没有哪个清洁工人生来喜欢扫厕所,在冰天雪地中站立街头的交警不会觉得很惬意,消防队员不会喜欢冒着生命危险往火里冲。都是心中那份责任感使然。”
在实践中成长
李进家住江苏省盱眙县三官村乔庄组。入学那天,一村委会干部帮他提着包,将他送到路口,说道:“你是组里50多户人家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要好好学习,再回来改变农村!”
李进认为,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有责任感的教师,符合村民对于大学“使学生变得有能力”的印象。李进父亲耕种十几亩薄田,母亲身患疾病,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的他目前仍没有缴齐学费,大学期间部分费用依靠舅舅帮扶。但他在学校师生们的支持下,一直在校实践、学习。他在日记里写道:要么行走,要么学习,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行走指接触社会。大一暑假,李进骑自行车从湘潭出发,沿320国道直抵贵阳,全程13天。湖南14个地级市、州,他去过10个。李进说:“有人说我是在游山玩水,这只是一方面。同时,途中会有很多未知等待着我,我也会去揭开很多未知。这让我感觉充实。我觉得青春就应该在实践中成长。”
去年寒假,李进决定从湖南搭便车回江苏,一路上仅花2元购买了从学校到市区的公交车票。李进说:“我遇到了很多爱心司机,他们请我吃饭,给我讲他们家庭的故事、创业的故事,触摸到不同人的真实内心,那种感觉很美好。”吴立强在校期间,也先后参加了4个学生社团,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乐在其中。
两人希望通过这个汲取过程,在羽翼丰满的同时,为社会尤其是农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为贫困地区拍全家福时,两人不太愿意接受他们在关注“底层社会”的说法。他们不愿以知识、金钱、权力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吴立强说:“人生来平等,社会根据工种将人划分为农民、工人、商人、知识分子,这不等同于底层、中层、上层。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也不是关注底层,而是关注基层。所有人的努力,只是为了争取大家心目中想要的、正在祖国大地不断蔓延的那份公平与公正。”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