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9日 星期日

    文化强市百城行31

    朔州:借文化之力促城市转型

    古韵新风:
    美丽家园彰显文化魅力“精品工程”:
    文化平台上演经济大戏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9日   04 版)
    应县木塔
    2012年春节灯展一角
    朔州市博物馆

        ■朔州市委书记王茂设: 转型跨越发展就是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朔州市代市长李正印: 把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抓紧抓实。

        主持人语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山西朔州走出了自己的路。近年来,该市将文化“软实力”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硬支撑”,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如今的朔州,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也为其他拥有良好资源禀赋的城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期光明日报《文化强市百城行》专栏,走进山西朔州。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塞外名邑”:

        煤炭大市的文化勃兴之路

        正月初六晚,记者在朔州市人民公园遇到了从北京回朔州探亲的王先生一家人。他们一边欣赏着各式各样的精美彩灯,一边交流着朔州的可喜变化:“一年多没回来,明显感觉到城市的文化气息更浓了。”

        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朔州市共接待游客近14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上亿元。重点景区应县木塔景区接待游客12320人次,杀虎口景区接待游客9157人次。

        朔州市是全国的重点产煤市,煤炭储量430亿吨,年产原煤2亿吨。朔州文化底蕴厚重,这里不仅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更有丁玲笔下的桑干河、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绵延300多公里的内外长城等自然、人文景观。

        近年来,朔州市将文化“软实力”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硬支撑”,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引擎。这当中,旅游业的快速崛起便是一个例证。

        把生态旅游业列入全市九大产业振兴规划,投资54.1亿元,重点开发建设了朔城区神海湿地公园等10大景区,初步形成了边塞文化、西口文化体验游等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群。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强力度的生态保护,造就了朔州极具塞北风光特点的生态旅游胜地,使其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近年来,汇源、雅士利、蒙牛、中粮、中大科技、豪德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朔州。在去年第六届中博会朔州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上,该市成功签约136个项目,项目总投资2120.1亿元,拟引资2109.52亿元。为何一个又一个的企业愿意落地朔州?外地客商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浓厚的文化气息,优美的城市形象,良好的生态环境……

        古韵新风:

        美丽家园彰显文化魅力

        走下火车,踏上阔别两年多的故乡,常先生仿佛有了时空穿梭的感觉:破旧的候车室换成了宽敞舒适的候车厅;拥挤的火车站变成了恢宏大气的站前广场。“才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变化这么大,这太让人惊讶了。”常先生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得赶紧回家看看,是不是家也变得认不出来了。”

        1989年建市之初,朔州人自称是“悬空市”:有城市名号,缺城市功能;有城市框架,无城市规模。经过2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总投资25亿元的20项重点工程的交付使用,朔州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不求最大、但求最美,多建精品、少留遗憾。”朔州每一任决策者和管理者,用他们超前的眼光和智慧,让这座年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丰满,越来越独具魅力。

        进入2011年,朔州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围绕“打造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这一宏伟目标,24亿元资金投向市政建设。南改、北延、西拓、东扩,三纵十二横的道路构架,拉开了15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模。以道路、水源、供热、绿化、亮化、净化为主的“六大工程”,以其巨大的“乘数效应”,让朔州成为晋北地区极具辐射力的中心城市。

        经营城市,绝不是简单的修路盖房子,而是要让城市更具内涵,更有魅力。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朔州的品位、格调也不断提升。如今,他们正在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环保模范城市、省双拥模范城市。

        “精品工程”:

        文化平台上演经济大戏

        作为重点民生工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朔州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6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农村文化场所和农家书屋建设两年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市行政村实现了电影放映全覆盖;全力推进市新闻大楼建设和市图书馆、博物馆布展工作,市图书馆已完成图书采购,新书全部上架,新闻大楼即将投入使用;不断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了“文化大集”和“卫生大集”等集中示范活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

        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电影《大学生小村官》、大型电视连续剧《西口长歌》、歌曲《大塞北》等获得山西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优秀作品奖;“塞外党旗红”群众歌咏交响音乐会荣获全国电视文艺晚会最佳作品奖;精心打造的大型北路梆子现代戏《侨女李林》,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中一举夺得“梅花奖”这一中国戏剧的最高奖项。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策划组织了2011“塞外春潮”春节、元宵节系列活动,组织举办了市民才艺展演、首届朔州文化遗产节、朔州市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活动,《红色箴言》大型朗诵剧等一系列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以及贯穿全年的各类书画展、摄影展、群众文艺展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各县区、各系统、各部门通过开展红歌大家唱活动和各种主题展览、电影展播、红书阅读活动,集中展示了全市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朔州,已经立于文化兴市的潮头,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也开始让人瞩目。(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通讯员 崔金鑫 石永杰)

        照片提供:邢兆远 李建斌

        专家点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 魏鹏举

        朔州以煤炭立市,以煤炭兴市!然而,这座拥有良好资源禀赋的城市在转型跨越发展道路上,坚持一手挖煤一手抓文化的理念,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文化产业作为立市之根、强市之本,重点打造塞外特色文化名城。在朔州市的大街小巷,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用自己独有的城市语言,张扬着自己的文化……

        文化名片

        ▉朔城区神海湿地公园、崇福寺环境整治及周边古城开发、山阴县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景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区等10大景区,初步形成了边塞文化、西口文化体验游、生态休闲度假游、乡村风情农家乐、特种体育基地等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群。

        ▉不仅有草原风光,更有丁玲笔下的桑干河、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绵延300多公里的内外长城等自然、人文景观,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最佳宜居生态县”等。

        ▉“塞外党旗红”群众歌咏交响音乐会获全国电视文艺晚会最佳作品奖;大型北路梆子现代戏《侨女李林》,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中一举夺得“梅花奖”。

        本栏编辑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