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7日 星期五

    电影市场因“情”回暖

    ——情人节档电影上演票房大战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7日   05 版)

        内地电影市场在经历了春节档的不温不火后,终于迎来一丝暖意。仅2月14日情人节一天,国内电影票房就突破1.3亿元,创下近年来情人节档票房单日新高,而此前的春节档7天票房也不过3.9亿元。

        回顾今年整个情人节档期,电影市场可谓硝烟弥漫。相比去年只有一部国产片《将爱情进行到底》迎战好莱坞大片,而今年共有《我愿意》、《高海拔之恋2》、《LOVE》、《真心话大冒险》等4部国产爱情片以及《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碟中谍4》两部好莱坞大片加入市场混战。

        票房数据显示,整个档期,国产片和进口片可谓平分秋色。2月14日一天,《LOVE》取得了4000万元的票房,创造有史以来国产爱情片情人节单日最高票房,而《高海拔之恋2》和《我愿意》的票房也都接近2000万元。进口片方面,《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情人节当天单日票房超过3000万元;而《碟中谍4》虽然已经上映约半个月,情人节当天仍吸金超过2000万元。

        电影的情人节档期最早要追溯到2003年。当年巩俐主演的《周渔的火车》大卖,让电影市场第一次看到了“爱情的力量”。随后几年更有大量爱情片跟风而上,但因为质量不过关,观众普遍不买账。随着2010年《全城热恋》和2011年《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热卖,情人节档期再次受热捧,而去年11月11日所谓“光棍节”上演的《失恋33天》所创造的票房奇迹,更让片方看到了情侣身上“钱景”无限。

        情人节期间的票房大战,让商业大片出尽了风头,可却大大压缩了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导致一部分影片“知难而退”,主动避开了情人节档期。情人节影市的火爆,也开始让一些人陷入一个误区:档期比影片质量更重要。因此,除了瞄准情人节档、春节档、暑假档等传统档期外,一些片商开始为特定的小档期定制影片,比如七夕档、清明档等,一些惊悚影片甚至还选择在“西方鬼节”万圣节上映。

        “档期固然重要,但影片质量才是制胜的关键。”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指出,今年情人节档期过于火爆,影院一票难求的现实,让观众对影片的选择可能不会像平日看电影那样特别较真。而那些还不太成熟的小档期,对影片本身的质量依赖会更强些,不能说上了某个特殊档期,票房就一定能有所保证。

        而针对包括情人节档等热门档期基本被商业大片垄断的现实,黄式宪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借鉴国外经验,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中小成本电影尤其是文艺片在热门档期放映。“无论是从培育市场的角度,还是从提高电影观众审美情趣的角度,这都是必要的。”黄式宪说。(  本报记者 韩业庭 本报通讯员 姜佳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