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5日电(记者林英、袁于飞)在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成果获得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青藏项目对全球地学尤其是资源环境、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地学界高度关注和激烈竞争的热点前沿领域。地球起源与演化、大陆构架形成及演变、成矿机理、环境保护、灾害防治以及气候变化,都可以从青藏高原的研究中找到相关的答案。
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介绍,集成成果是全国上百个科研、教学和地质勘查单位的科技人员历经十多年的协同创新、艰苦奋斗,挑战生命禁区,奋战雪域高原取得的,一举填补了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地质调查的空白,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新的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和成矿理论,建立了适用于高寒特殊条件下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体系,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为确保国家资源安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青藏项目攻克了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些地质理论难题。建立的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论,重塑了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过程,确立了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的陆缘增生—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区域成矿规律,解决了在哪里找大矿的问题。这一成果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的肯定,已被列入全球对比研究计划。集成创新的适合高寒缺氧环境的矿产勘查和预测评价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矿产勘查的技术水平,加快了找矿进程。
青藏项目填补了我国地质调查最后一块空白区,填制了青藏高原177幅1:25万数字化地质图,以4公里的路线间距,拉网式穿越整个青藏高原,路线总长度50万公里,面积220万平方公里,首次获得了海量的野外数据,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发现的21条蛇绿混杂岩带,为重塑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提供了野外直接证据。
青藏项目对解决资源瓶颈制约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项目的实施,确认了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班公湖—怒江三大成矿带,在西藏圈定了5大矿产资源勘查基地,同时还形成了在羌唐盆地找油的新认识。经测算,“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9个大型矿山投产后,西藏GDP将至少增加400亿—500亿元,实现GDP总量翻番,而且还将带动当地就业、税收以及第三产业的大发展,这对于实现西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