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文化传承人

    宋世义:琢无尽 美无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5日 15版)
    宋世义 男,1942年12月22日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后在北京玉器厂从事玉器设计和制作工作,师从著名玉器大师王树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年近古稀的玉雕大师宋世义,身材修长,气定神闲。未曾开言,风雅的气度便已让人心生敬意。

        “别看玉雕作品美轮美奂,从事玉雕绝非易事。玉雕是古时的四大苦行之一,成年和水打交道,有噪音粉尘,非常艰苦。”在陈列着琳琅满目玉雕作品的工作室里,宋世义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玉雕的不解之缘。

        从小喜爱绘画的宋世义,1964年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北京玉器厂,踏入玉雕这个行业。

        在玉器厂,宋世义有幸师从玉器大师王树森。刚开始学艺那几年,宋世义手上经常拉出血口子,王树森说:“不拉掉几两肉能学会磨玉吗?”王树森教给他方法和道理,而不是具体地指导他怎么去做。这让他能够在掌握基本规律和技巧的基础上,独立地去思考去摸索,使他终身受用。

        为人谦和的宋世义,肯吃苦,爱钻研。他擅长用传统的玉雕工艺,融合学院派的手法,创作过去所没有的题材。他大胆把古典诗词融入到作品之中,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文化内涵。有一次,他利用扔在操场上无人使用的废料,雕刻出了一件玉雕作品《长生殿》,获得了“北京市珍品奖”,让厂里的老师傅们刮目相看。

        他认为:“艺术是自由地探索,是创作者在自己深厚的艺术素养之下自由发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墨守成规,在固定下来的模式上亦步亦趋。”不走寻常路的他打开了俏色玉雕的思路,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一次他得到一块很难处理的黄白相间的玉料。他从格林童话中汲取灵感,把它设计成一位柔美的少女和一头威猛的雄狮,一刚一柔,虚实相生,命名为《美女与野兽》,成为一件艺术精品。

        在创作道路上不断追求创新、突破的宋世义,仿佛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1990年,玉器厂从巴西进口了大批缠丝玛瑙,全厂的设计师都认为花纹太多,无法使用,是一批废料。但宋世义却敢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这批材料,他利用玛瑙的天然纹理创作出作品《丝绸古道》,雕工精美,一件卖到13.5万元,不仅变废为宝,还引得同行纷纷效仿。

        “玉雕材料千变万化,有句话叫做量料取材、因材施艺。每一件玉雕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件优秀的玉雕应该能传达出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思想感情,而不只看材料的贵贱。”宋世义指着工作室里陈列的作品《江南情怀》对记者说,这个作品的原料就是缠丝玛瑙,黑白灰三种颜色像千层饼一样混杂在一起,在很多人眼里是块废料。但是经他仔细琢磨,巧妙利用了石头的本来颜色,层层剥离,雕刻出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达到水墨画般的艺术效果。

        宋世义认为,从事玉雕需要有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等多种修养。“比如我的《风雪夜归人》取自唐诗,又比如我在仕女造型上融入京剧荀派表演身段。对佛教知识也要有深刻的了解。比如雕刻菩提树,每组叶子应该是7片,如果做成了6片或者8片就会贻笑大方。”

        工作之余,宋世义最喜爱的是梅派京剧,他是资深的梅派票友。他说:“梅派京剧的特点就是不张扬,不造作,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和之美,雅俗共赏。我的作品也是一样,给人舒服和美好的感受。”从京剧的世界中,宋世义得到了无数灵感,创作出了诸如《京剧脸谱》、《惊剧小丑》等一系列京剧题材的玉雕作品。

        就这样风雨从容,在磨玉的道路上,几十年的光阴悄然走过,宋世义的艺术水平逐渐达到了很高层次。即使是很低廉的原料,他也能通过精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一件艺术精品。他的作品,能够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忽略了材质,忽略了工艺,去体例和感受他在作品上传达的生命体验。

        尽管已经成为玉雕行业的大师级人物,宋世义一直不觉得自己聪明。“有的东西别人看一眼就明白了,我半天还转不过弯来。但是我靠的是勤奋。”他说,“我特别喜欢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姊妹艺术学习,向生活学习,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2000年,宋世义退休了。退休后,他先是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后来又成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继续玉雕艺术的创作和传承。

        退休后的岁月,是宋世义艺术风格奠定之后的升华时期。他的人生阅历、艺术积累都达到了足够的高度,这使他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创作出了许多玉雕珍品。“人磨玉,玉磨人,玉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玉的灵魂就是人的灵魂。”宋世义说,“人生并不完美,但是有了不懈地追求,有限的一生就不会留下遗憾。”(本报记者 罗 旭  通讯员  王玉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