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石家庄2月14日电(记者耿建扩)2月13日,本报一版刊登《一位坚强女医生的家国情怀——余文丽日记选登》,再次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共鸣。通过余文丽日记,读者看到了这位援疆女医生纯洁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柔美和坚强,她的深情与大义,她家国兼顾的炽热情怀,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读余文丽日记,我的心震颤了!”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宣传科科长张燕说,余文丽日记坦露心声,真实可信,让人感同身受。张燕以两篇日记为例:“得知爱人突发脑溢血,心急如焚……他的脸因虚肿有些变形,眼睛是闭着的,但我还是一眼就认清了他,这就是与我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21年的爱人!……我亲了一下他的额头,希望他原谅我,更盼望他能平安走出手术室。”这段话,把对丈夫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另一篇日记写道:“眼见归期渐渐临近,我内心在挣扎,一边是患病的爱人,一边是不愿放弃的工作……他不愿意我因为他放弃我的事业,我必须得回去了。”这是余文丽夫妇以大局为重、心系援疆事业的自然流露。
“作为普通的援疆医生,她深夜寒风中抢救病人脱离危险,内心洋溢着幸福;作为重病丈夫的妻子,她带偏瘫丈夫远赴边疆,内心满怀着感激;作为年迈父母的女儿,她善意的谎言只为父母安度晚年,内心却充满着愧疚。余文丽日记流露出崇高的情感,绽放着耀眼的时代之光!”河北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张志平说,余文丽事迹激发青年人把对家庭的小爱汇入祖国振兴、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时代洪流中,用责任与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我坚信,余文丽的援疆故事还会有更多年轻的版本。”
河北经贸大学校医院的戴丽清连日来一直关注余文丽事迹报道。她说,读了援疆日记后,更觉感人至深。余文丽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将个人事业追求、社会责任和家庭角色融为一体。日记让我们每个人思考,如何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和谐地贯穿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葛振东说,不论是对新疆人民的深情大义,还是对患病丈夫的炽热真爱,都蕴涵着强烈的奉献精神,是余文丽高贵品德的写照。这种精神,有血有肉、真切感人。余文丽既是精神标杆,又是可亲可近、可学可行的。我们的时代呼唤更多余文丽这样的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