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4日 星期二

    我古生物学家揭秘广谱革命

    作者:柯 济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4日 12版)
    水洞沟遗址2号点第2文化层出土的鸵鸟蛋皮串珠装饰品。
    关莹供图
    CFP

        “广谱革命”假说是考古学家Flannery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更新世晚期在环境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下,导致了古人类营生方式的转变。这一假说为现代人类衣食住行的模式提供了来源,是现代人类进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Flannery提出了“广谱革命”假说,认为古人类在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主动地拓宽了取食资源范围,许多以前未被注意或重视的动植物资源,如野生谷物、水生软体动物等被人们用于日常生活——即人类食谱的广谱化,同时伴随的现象还有狩猎、食物加工、食物储藏等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所居住空间利用的日益复杂化等。随着新发现不断增多,“广谱革命”可能发生的时间被提前至末次冰期最盛期来临之前,即2.3万年前左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和其科研团队通过对宁夏水洞沟遗址2号地点出土文物的分析,试图解释“广谱革命”发生的过程及机制。

        水洞沟遗址年代上处于末次冰期晚期,其2号点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被认为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从其第1和2文化层出土了上万件包括石制品、哺乳动物骨骼、鸵鸟蛋皮装饰品等在内的标本,另外还伴生8个规模不等的火塘遗迹。

        高星研究团队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禾本科植物种子淀粉粒,并在9件石制品表面发现了35颗野生小麦族植物种子淀粉粒。小麦族植物种子即为我们熟知的谷物,如大麦属、小麦属、黑麦属等,还包括现在通常称为牧草的山羊草属、冰草属、披碱草属等。同时,在样品中还发现了产生异常破损和失去消光十字的类型,表明种子经历过研磨、加热或其他方式的加工。因此判断,水洞沟遗址2号点古人类已经积累了采集野生谷物方面的知识,认识到了谷物在营养成分、可储藏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这也表明古人类对食谱的拓宽,体现了营生模式的转变。

        文章第一作者关莹博士说:“古人类营生模式的转变,包含古人类对食物资源的选择、狩猎采集方式、生产工具类型、食物加工方式、原始社会组织形态等一系列因素的改变。水洞沟遗址2号点发现的对禾本科植物种子的采集和加工现象表明,古人类(晚期智人)在3-2万年前已经拓宽了食谱范围,植物采集目标已从低投入、高回报转向了高投入高回报。结合遗址空间发生功能性分化现象,我们认为,‘广谱革命’在该阶段的水洞沟地区已经发生,并对中国西北部古人类对野生植物的选择与开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高星解释说:“水洞沟遗址2号点先民居址有复杂的使用方式和功能分区,以遗址为中心营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行为活动,包括围绕中心火塘制造多样化、标准化的石器,制作和使用精致的骨器,制作装饰品,缝制衣物等保暖物件。随着人口或环境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资源被纳入取食消费范围,营生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是在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从文化与行为角度可以确认的最早的一支现代人群。然而,‘广谱革命’不是简单的一次性事件,而是时间跨度长达数万年的复杂过程,并发生于世界上的许多地区,推动了史前人类对野生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最终将植物种植行为推向了历史舞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