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3日 星期一

    “农村的发展空间更大”

    ——追寻大学生村官的足迹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3日   01 版)
    题图:记者在孙雪清(中)和周强(右)创建的农业基地内。韩灵丽摄

        2007年迄今,江苏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完成了两个3年周期。调查显示,2007年选聘到村任职、3年期满的 1011名大学生中,有507人选择了继续留任,占总人数的50%以上;2008年选聘的1670名大学生中,有879人选择了留任,占总人数的52.6%左右。

        是什么原因让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选择继续留任?带着问题,记者走访江苏各农村和社区。

        环境留人

        1月22日,农历除夕,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该村的大学生村官孙雪清说:“上初二时,领导就来过我们村。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以后要留在钱仓村,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1年,孙雪清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毕业后,本可以凭着所学的动画专业在城市谋份好工作,但性格倔强的她毅然选择了在家门口当村官。

        “在农村,我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说起选择村官的理由,孙雪清打了一个比方,工作就是在织网,如果在机关工作,每天坐在办公室接触单一知识,最终织出的只能是“局域网”;但村官就大不同,在与政府、企业等多个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需要精通每个方面的知识,这对自己是全方位的提高,编织的也将是大而全的“广域网”。

        “我是钱仓人,钱仓的一点一滴我都了如指掌。”孙雪清爽朗地说,“这里更有利于我才能的发挥”。

        2006年,湖北孝感人周强考入了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2010年毕业后,赶上了大学生村官的好时机,周强当上了钱仓村村官。一年后,他又报考了公务员,苦苦备战了数月,然而胜券在握的周强却在进考场前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考试,选择继续当村官。(下转6版)

        对此,周强理由充分:“别看钱仓只是个村,这里既有工厂又有农业基地,全村不到6000人,集体经济年收入就达700多万元。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发展空间更大,有我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

        事业留人

        在钱仓村村前的柏油马路两旁,30个钢架大棚错落有致,甚是气派。这是周强、孙雪清等人成立的南京田园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我们援引‘循环农业’、‘CSA农场’理念,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周强介绍说。

        “循环农业、CSA农场等现代化的农业理念,让村子越走越‘时髦’!”孙雪清神采奕奕地介绍,“我们生产的是绿色食品,平价销售,薄利多销,在阻止农村盲目哄抬物价的同时,还让村民吃上了新鲜的蔬果。” 

        从12月开业到现在,短短几个月内,农场销售额就达6万元,这让周强和孙雪清更有了干劲儿。“今年年底,农场将扩建至110亩;南边的平房将建成实验室,研发新品种……”未来农场的模样,孙雪清已勾勒得清晰可见。

        谈及创业初始,周强感慨万千:“村里划给了我们30亩地建农场,按照每亩1200元的租金付给村民,一年就是36000元。但是,前两年的租金并不由我们自己掏钱,而是村里帮我们付。”

        想创业,资金是个难题。“农场创建时需要50万元的创业资金,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孙雪清说道,“多亏了‘三个一点’政策,按照政策规定,创业基金由政府、村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算下来,我们只需拿十几万。”

        创业馈基层,政策惠村官。2月7日,江苏成立了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工程扶持基金,首期募资6050万元,这让村官们精神振奋。“有了这样的利好政策,我们还为什么要离开呢?”孙雪清笑着说。

         待遇留人

        2007年至今,已有2万多名大学生选择了在江苏当村官。那么村官的待遇如何呢?听罢,周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每年能有6万多元的收入,今年过年,还给家里拿回去了4万!” 

        为什么村官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周强似乎看出了记者的心思,带记者来到他们的住处后说道:“答案在这儿!”眼前,五六间几十平米的大房子一字排开。“房子是雄州街道统一安排的,每间住两个人,不仅空间大,而且洗手间、电视机、空调等样样俱全,住在这儿,不比楼房差!”

        钱仓村的老书记、党总支书记祝有成表示,雄州街道不仅为大学生村官安排了住宿,还统一安排食堂就餐,为“留得住”的人才“铺好路”、“搭好桥”。

        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这里的村官,每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块钱。由于统一安排食宿,村官无需支付就餐费和高昂的租房费。

        此时,高强也打响了“算盘”。女朋友是江苏盐城人,目前在南京工业大学读硕士,以后留在南京工作。那么,结婚前,房子在哪儿买?高强毫不含糊地选择了钱仓。“在这里,生活幸福指数高。”高强掐着手指一一道来,“这儿房价便宜,不用背负沉重的贷款,生活轻松,而且便捷的交通缩短了农村到市区的距离,几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市中心,在这儿安家落户,才能生活幸福!”

       感情留人

        我国目前已跨入“工业反哺农村”新阶段,农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农村急需大学生。”祝有成表情严肃,“虽然他们走出‘校门’来到‘农门’,不能立即融入农村社会,但大学生思路活、方法新、效率高,能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们会把大学生村官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们!”祝书记时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使周强留下来的信念更坚定,“扎根钱仓,把事做好,把业创好,坚持下去”。

        一头扎进村子里,和村民打成一片,孙雪清和周强用行动填平了与村民之间的“沟壑”。在江苏,像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数不胜数。扬州仪征市路南村的大学生村官郑福源,和村里的老少爷们儿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南京市栖霞街道西花村社区大学生村官石磊开心地说:“村民们从不把我当官看,他们一直叫我‘小石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校门直接走进机关门的干部增多,从农民中成长起来的却越来越少,干部队伍的这种结构性缺陷造成了领导机关脱离基层的危险,让农村的发展一度陷入窘境。“是大学生村官改善了这一切。”老书记祝有成激动地说,“大学生村官是基层党政干部的蓄水池,他们有文化,身在基层,激活了农村这一池春水。”

        祝有成表示,让有文化的人管理农村,将是大势所趋。以前,“一村一名大学生”都是奢望,现在不仅实现了,甚至做到了一村两名大学生,农村也不缺文化人了。(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娜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