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能够“病有所医”、安享晚年的王捧英,只是我国众多城镇退休职工的一个缩影。
发端:为国企改革服务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从“为国企改革服务”开始的,以后逐步由职工扩大到居民,从城镇扩展到农村。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风险会波及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一个有效、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要能够及时对这些群体实施保护。当然,社会保险法出台后,这也成为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社会权益。”谈到包括医保在内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研究员何平说。
何平说,由于起步早、认同度高、筹资渠道多元,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解决得相对较好,群体满意度也高。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截至2010年底,城镇职工住院次均费用8413元,由统筹基金支付75%左右,报销的最高限额基本达到职工年社会平均工资6倍以上。
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关乎民生冷暖,牵动社会神经。他们的医保问题如何解决?何平介绍说,这主要依靠各级财政出资、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和职工个人出资等多种渠道进行解决。截至2011年9月底,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
目前:城镇职工医保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
江西南昌对停产一年以上国有和大集体、农林水困难企业和“关破改”企业的职工,实施财政全额资助参保,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4亿元。
“我们还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扩面力度。近三年,累计新增非公企业职工参保人数65232人,比医保启动前6年总和增长160%,并呈快速增长势头。非公企业职工已成为南昌参保扩面新的增长点。”据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1年6月底,南昌职工医保参保人数已达77.08万,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5%。
为将工作做实做细,吉林集安在明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同时,还努力加强参保单位基础数据的稽核力度。“我们专门抽调人员走访各参保企事业单位,详尽掌握企事业单位各项参保数据,以保证数据真实有效。”集安市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集安还大力开展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并按照优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的标准,将以往按季度报销的模式改为即时即报,方便了患者,得到广泛好评。
未来:加快医保城乡统筹步伐
医改实施以来,各地努力做好各项基本医保制度的政策和管理衔接,避免重复参保。“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城乡分割、群体分割、管理与经办分割成为我国医保制度‘碎片化’的基本表现。因此,下一步医改的重要目标,就是整合制度安排,优化管理与经办机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指出。
郑功成等人提出,要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步伐,即尽快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并轨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条件成熟后再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轨为一元化的全民医疗保险。同时,提高基本医保的统筹层次,基本实现省级统筹。
“当然,在未实现一元化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前,还需要探索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间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以适应人口流动和劳动者职业身份的转换。”郑功成补充道。
(本报记者 张 蕾)
基层故事
“看病的负担减轻了”
“医疗保险给我吃了颗安心丸。”万泉公园里,正在遛弯的沈阳市信号电器厂退休工人王捧英对记者说,“参加医保后,敢去看病了,心里很踏实。”
“以前我身体很虚弱,心脏病和高血压都很严重,几次休克昏厥,老伴儿和孩子们都很担心。那时,单位经济困难,家里条件一般。迫于检查治病费用的压力,没敢彻底治疗。”今年69岁的王捧英说,儿女为让她好好调养,不敢让她照看孙女、外孙女,对这事,她心里还充满了歉疚和遗憾。
“现在好了,看病的负担减轻了,医保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参保后,王捧英三次住院治疗,医保支付了近1万元。她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也迅速改善,“现在我可以照看孙辈了,家里人也放心、安心了。”
王捧英说:“现在每年市里都出台新政策,并给我们建立了个人医保账户。我每月工资1100多元,达不到上年度社会平均退休工资,按照现行1210元的平均工资划账,算下来,每月可以领到70元,对于每月要花200多元药费的我来说,真是帮了大忙。如今,医保还扩大了覆盖范围,就连孙女、外孙女也有医保了。”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冯连旗说,2004年以来沈阳市出台多项政策,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通过主管部门、各级财政共同分担、缓缴欠款的方式,18万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了医保。考虑到方便退休职工,大额保险费用在个人账户直接抵扣,不需要每年跑单位,很多忘记缴费的退休人员也能正常享受待遇。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