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内第一个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正式发布,江苏“百年梦想”的轮廓已清晰呈现,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的江苏,正朝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行。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那么,江苏在“两个率先”的征程中,靠什么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加快建设社科强省,为‘两个率先’提供重要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持。”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给出了有力的答案。
放眼江苏,哲学社会科学强省的建设已展现出令人振奋的现实模样。
一批有理论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江苏是文化教育大省,拥有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底蕴。统计显示,江苏现有普通高校124所,是全国高校最多的省份。“十一五”以来,江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经费10249万元,2011年获立项266项,居全国首位。2010年CSSCI论文发表8217篇,居全国第二。江苏共有84位专家直接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知情人告诉记者:“江苏社科学科齐全,研究队伍浩大,取得的成果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江苏社科在理论创新上硕果累累。具有高度原创性。共计200部的“中国思想家评传”大型学术丛书,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650万字的《中国佛教通史》,填补了佛教通史研究的空白;2011年全国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江苏有3篇论文入选,入选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最多。
江苏的社科成果转化同样令人欣喜:由南京大学牵头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至今已举办29次高层“对话”,历任省委书记、省长均到会,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同与会专家平等讨论,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江苏省社科院每年举办“江苏经济形势分析会”,为各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诸多有价值的对策及建议。另外,2006年江苏省委宣传部创办的《宣传工作动态·社科成果专刊》已发稿140余篇,省领导先后作出40多次批示。
2010年,江苏省政府启动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培育高峰学科。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徐州师范大学神经语言学研究等一批特色学科领域脱颖而出。此外,在全面小康、基本现代化、城市发展与管理等应用学科领域研究上,江苏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成功实践”主题研究,已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理论品牌。
一张可“触摸”社科强省的“四新”蓝图
2011年4月,在江苏社科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上,罗志军全面阐释了江苏加快建设社科强省的目标思路:“在理论研究、思想引导上有新建树,在服务决策、推动发展上有新成效,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上有新提升,在营造环境、组织领导上有新加强。”
江苏社科强省的“四新”目标不是“空壳”,而是拥有更全面丰富的内涵,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江苏省社科规划办负责人向记者一一作了介绍。
一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集中力量打造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高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阐释广泛深入,新时期江苏精神建设不断拓展提升,全省人民为“两个率先”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二是在服务决策方面。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融合,适应“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之所需,扩大学术思想的社会影响面,提高学术成果社会利用率,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智库。
三是在科研能力方面。应用对策研究不断拓展,形成一批符合时代潮流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江苏特色的前沿学科领域,形成国内国际学术竞争优势,中央主要报刊和国家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保持全国前三。
四是在营造环境方面。建成10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一批实践基地、30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10个地方文化研究基地、20个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社团,打造一批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学术活动品牌,形成科学高效的科研规划和课题管理机制,大幅度提高社科事业投入,形成保障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
一条思路清晰、功到自然成的建设之路
如何建设社科强省?江苏思路清晰。
早在2004年,江苏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率先提出把江苏建成与经济、科技和文化大省相匹配的社科强省。
决策咨询能力建设是社科强省建设最重要的途径。江苏推动社科研究与决策咨询有机结合,推动更多的专家参与江苏发展问题研究,推动理论界与实际部门的沟通。《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想思路》课题参与人张超博士告诉记者:“省级领导每年亲自参与确定重大实际问题,通过重大研究项目来推动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在江苏已形成一套机制。”
建立一批专兼结合、内外参与、多方共建的开放性社科研究基地,是社科研究的重要基础。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等先后建立了60余个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研究平台。东南大学和谐社会伦理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樊和平教授认为,政府与研究者之间的纽带建立好了,社科服务社会的功能将有质的飞跃。
为适应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江苏着力改革社科研究体制,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建设以学科体系、科研组织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社科创新体系。徐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杨亦鸣教授对记者说:“江苏着力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形成科学概念和理论框架,新的学科理论体系为学术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力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江苏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学术领军人才,先后实施“333高层次带头人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江苏特聘教授计划”等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江苏参与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专家学者达6000余人次。
国家社科基金是建设社科强省的有力抓手。江苏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和管理工作上,最鲜明的特色是认真处理好国家层面研究和地方层面研究的关系,推出代表国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以项目带队伍,形成科研团队,培养创造型人才。江苏还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经费和重要成果数量列全国前三”作为硬指标考核社科研究工作。据悉,2011年,江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项,占全国的11.2%。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夏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