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8日 星期三

    文化新观察

    创意创造价值

    ——艺谷文化产业集团发展初探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8日 12版)
    坐落在北京前门大街的艺谷中华文化设计商品旗舰店一角。
    艺谷上海南翔镇文化产业园区改造了亚洲最大的单体画廊
    消费者正在艺谷中华文化设计商品旗舰店选购创意产品

        在江苏江阴成功运营第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后,第二个园区近日落户上海嘉定区南翔镇——名不见经传的艺谷文化产业集团浮出水面;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团队带着他们的梦想,带着他们“致力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与创意产业运营商”的规划,走到前台。不管是业内专家,还是媒体,或多或少地对这个新面孔、新团队有些质疑:这群年轻人凭什么如此“狂妄”、有何底气能支撑起这个产业梦想?有怎样的产业和创新模式使他们能在众多的文化产业园区中脱颖而出?在远离上海市区21公里的南翔镇,能否给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1.一个文化企业能否撑起一个园区?

        1月4日,当见多识广的专家们带着怀疑的心态走进艺谷时,所见所闻都有太多的惊喜和感慨:

        董事长钟葱出生于1975年,靠三万元创业起家,企业从一个人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员工,年销售30多亿元,利税达到1亿元,其高成长性在中国文化产业界堪称“奇迹”;

        钟葱相信创新、创意能创造价值,从他的“第一桶金”到金一文化股份,他的每一步都靠“创意”,都靠从市场中获得回报,就连开园仪式上对前来参观的嘉宾也不“错过”,当天不管是“花的海洋”主题拍卖会,还是黄金饰品和书画艺术品销售都实现“开门红”,达到1500万元销售额,人们笑言,开园所花费的资金又都赚回来了;

        钟葱和这个年轻团队不仅有创意,更有执行力,当大家在面积5000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单体画廊中举行开园仪式时,很难想象几天前这里还是一个工地,两个星期前这里还是一片泥泞土路,当时人们都担心不能顺利开园,建议改换地点举行开园仪式,可钟葱亲自穿着雨靴在一线监工,硬是如期完成抢工、及时开园……

        当然,最大的惊喜还是艺谷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文化产业园区的生存之道不一样: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文化产业园近万个,但商业模式清晰的并不多,能引领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更少。当人们还在讨论文化园区如何能让更多的文化企业集聚、如何能为众口难调的文化企业提供服务、如何能打造产业链提高对文化企业的吸引力等问题时,艺谷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创一种全新的模式——企业整合了产业链上众多的文化资源和市场资源。

        钟葱在江阴的第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中,主要围绕金一公司的贵金属设计展开,是金银贵金属艺术收藏品、高端邮品的研发设计中心,经过三年多的运营,打造成为“金一文化设计之都”和“金一现代传媒营销之都”,是一个集电子商务平台、600座呼叫中心以及生产、物流、仓储等职能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年销售突破30多亿元。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总结说,别的文化产业园区是聚集各类文化企业,横向整合资源;而艺谷文化产业园的创新是整合自己产业链上的企业,纵向整合资源。钟葱深有感触地说,国外的一些小镇上就会有一个跨国企业的总部,这个企业不仅是一个园区,还为一个城市带来发展的活力,同样,希望艺谷在做大做强自己的同时,也要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一个文化企业能创造多大的价值?

        1月4日,艺谷上海南翔镇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园;时隔两天,1月6日艺谷中华文化设计商品旗舰店在北京前门大街开业——2012年刚启幕,就掀开了艺谷龙腾虎跃的新篇章。在精心营造这两个有形的文化产业平台外,在今年的发展规划中,钟葱更看重一个无形的电子商务大平台——网上艺术之城。这是一个创新平台:艺谷与艺术家、设计师签约买下作品,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挑选购买这些作品;交易后,消费者拿走作品,而艺谷留下作品的授权负责开发衍生产品。这又是一个多赢的平台:消费者一方面可从收藏中获得作品未来的增值,另一方面又可在网上监控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从中分成,分享衍生品开发和销售的价值;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更多的收益;衍生品开发商能获得更多的设计和艺术灵感,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陈少峰教授分析,这个新的平台,是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探索实现艺术与金融的结合、艺术与新技术的结合,将整合艺术家、设计师、消费者、衍生品开发等多种资源,这个模式一旦成熟和完善将对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成长中的中国文化产业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尴尬:中国的文化企业只是“小舢板”,与国际知名的文化“航母”难以抗衡:我们全部院团的出口演艺收入比不上加拿大的一个马戏团;我们全部出版企业的出口产值抵不上一个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我们全部传媒产业的海外营销收益比不上一个默多克新闻集团。中国文化企业怎样能做大做强?中国文化产业能否产生世界500强?

        答案和路径有许多:要创新商业模式,要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要有并购重组的大平台……艺谷的年轻人谋划着将虚拟和实体结合,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他们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三大核心资源:首先,是艺谷的文化资源,将签约万名当代艺术家,有万件中华国宝的授权,联系万名全球设计师和数百顶级生产商,与国际知名的新材料图书馆合作,掌握万种全球新材料的动向,成为设计大师们的“后花园”,从最新的材料信息中,激发自己灵感或是将创意转化成作品。其次,是艺谷的文化产品,百万艺术作品、百万文化创意产品、百万作品版权、影视动漫作品、高端出版物等等。第三,是艺谷的运营销售,艺谷网上艺术之城只是线上平台,线下渠道包括艺谷中华文化设计商品连锁店、全国博物馆、各大机场、全国书店、电影院线、旅游景点、直销渠道……

        钟葱坚信艺术与新技术结合将有无限前景和商机,世界已步入信息经济时代,具有了数字化的明显特征。伴随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化,数字化几乎渗透到世界各国经济和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借助数字化的电子传播手段,一本书、一个软件、一件创意产品,可以在瞬间传至全球各地,拥有最好的市场覆盖效果和最大的产业价值。

        3.一个文化企业能撬动多少文化资源?

        2011年12月28日,“百馆百宝”金一文化贵金属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由米振雄、程淑美、孟宪忠等国内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纯手工打造的百件国宝级黄金艺术品精彩亮相。这是国家博物馆继“LV艺术时空之旅”、“宝格丽125年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之后,首次举办的大规模本土品牌艺术展。据介绍,“百馆百宝”历时三年筹划,精选了近百家文博单位的百件镇馆之宝,通过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打造的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物,每件“百宝”产品只限量发行100件,《百馆百宝·黄金艺术品》书籍由中华书局同步出版发行。“我们通过现今最高水平的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唤起公众对传统艺术的热情,探索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及如何在当今时代潮流中,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钟葱如是说。

        “百馆百宝”秉承了近年来艺谷的发展思路——“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现代审美融入生活。”钟葱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缺文化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实力的增强,中国也不缺市场,但缺少的是将文化资源和文化消费对接的模式,是把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审美需求对接的渠道,这也是艺谷的机会和使命所在。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还能否再创造文化产业的奇迹?这对我国文化强国战略提出新的挑战,靠国家投入和行政资源做文化产业园区只是短期的一种带动,持续的发展是靠商业和市场的力量,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引导文化产业带动国民的创意热情,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准,艺谷正在探索这样一个大事业。

        在这样一个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对接的大事业中,无孔不入的复制和仿制、层出不穷的盗版行为,为文化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加强版权保护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要突破的瓶颈。

        艺谷顺应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在众多创意产业企业中率先提出“版权保护”的概念并付诸行动。艺谷自成立以来,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成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艺谷专项基金”,并与中国国家版权保护中心共同建立国家版权示范基地——艺谷工作站。由艺谷出资为中国一万名优秀当代艺术家提供多达一百万件作品的版权登记及保护,在保护好每一件艺术瑰宝的同时通过集合全球优秀设计大师的创作灵感进行艺术再创造,让中华文化能够方便地被收藏与传承,并让它们顺利“走出去”,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人们期待,在新的起点上,艺谷文化产业集团立足世界格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意、展示、经营,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成就真正系统化、规模化的中国文化创意企业,成为具有新时代特质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企业。

        寄语艺谷文化产业集团

        方正辉(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艺谷不仅要走得快,还要走得更稳健、更扎实,要致力于成为百年老店,基业常青。

        宗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期待艺谷文化产业园区为上海市文化创意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和努力。

        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希望艺谷用智慧推动高素质创造,让我们的下辈、再下辈能享受这种文化创造的成果。

        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艺谷要成为文化创造财富的旗帜,还要成为利用经济平台传播文化价值观的旗帜。

        徐庆平(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研究院院长):年轻就是财富、青春就是财富,期待艺谷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强国需要强大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产业需要伟大的文化产业集团。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文化产业是特殊的行业,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期待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但不能唯做大做强而制造虚假繁荣,要有真材实料,做实做强内容。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艺谷搭建了文化企业家发展的新平台,希望把企业做好,赚钱就是事业发展的结果了。

        陈楠(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奥运会福娃主创设计师):艺谷致力于“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现代审美融入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不是复制古代,也不是抛弃古代,而是包容,是传承和超越。

        宋慰祖(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希望艺谷成为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先锋,去实现用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引导结构调整、打造文化产业集聚的产业链平台。

        肖勇(中央美院教授、北京2008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文化产业园区应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也应是文化人创作的根基和土壤,同时还应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振兴现代设计的桥梁。

        邱代伦(佛山1506创意城董事长):艺谷开创了文化产业园区新的商业模式,希望艺谷能利用好珍贵的土地和人才资源,集聚一群有意思的人、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做着有意思的事、赚着有意思的钱。

        李中航(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园执行总裁):希望艺谷把创新进行到底,通过搭建高科技的文化交易平台,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今天有惊喜、明天有震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