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6日 星期一

    文化新气象15

    黄梅正月戏味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6日 03版)

        2月3日上午,在外走亲戚的湖北省黄梅县下新镇金星村3组村民汪明芳,一个劲儿催着亲戚早些做午饭,吃饭时也是匆忙扒了两口就急着骑摩托车赶回村里。在寒风中骑了半个多小时,老汪脸冻得通红,但他却毫不在意。

        原来,这天是金星村请源感湖黄梅戏剧团进村唱戏的日子,“吃饭是小事,耽误了首场戏那就可惜了!”老汪说。

        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的湖北省黄梅县,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发源地。“欢欢喜喜唱大戏,红红火火过大年”,在黄梅农村,每年正月请剧团到村里唱戏,既是一种文化习俗,也是正月里最受村民们欢迎的文化活动。

        今天来给村里面唱戏的源感湖黄梅戏剧团是“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的老字号。创办12年来,剧团每年演出近400场,足迹遍布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的农村。演出的230多个剧目中,既有《天仙配》、《女驸马》等传统大戏,也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小戏《亲家母》和移风易俗题材的小戏《卖鸡》等。

        剧团创办人、下新镇文化站站长石祥介绍,剧团里的演员,既有专业的黄梅戏演员,也有不少放下锄头的农民。石祥随口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农忙时节在家种地的庄稼汉黎辽柱,到了每年的农历正月他就跟着剧团外出演出,唱上半年戏能帮他挣1万多元。

        最让石祥骄傲的是,他的剧团里培养了不少黄梅戏演员,甚至连曾经在剧团里煮饭的伙计,也已经成长为其他黄梅戏班子的班主,独山镇农民张万明就是其中一位。张万明的妻子以前在剧团唱戏,张万明跟班帮忙做饭,做了几年饭,听了几年戏,耳濡目染竟也学会了唱戏。一次,剧团演出传统剧目《过界岭》时,扮演主角“於老四”的演员突然病倒,张万明毛遂自荐,演出大获成功。从此他便开始登台演出,几年后自己组建了一个戏班子,每年收入十多万元。

        “咚咚锵咚锵……”,下午两点多,铿锵的锣鼓打起来,大红的幔布拉开了,首场剧目《三女拜寿》在金星村正式开演。但见台上白袖翻飞,“咿咿呀呀”,青衣、正旦、娃生轮番登场。台下的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并不时鼓掌喝彩。人群中,汪明芳摇晃着脑袋,和着鼓点跟着哼唱起来。

        黄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局局长吴亚成说,春节期间,像源感湖黄梅戏剧团一样,全县有40多个黄梅戏剧团在城乡演出,既丰富了节日期间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调动起了农民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黄梅戏艺术的传承保护。

        (本报记者 项 锋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陈健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