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6日 星期一

    广西气派 舞台激荡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6日 09版)
    现代壮剧《天上恋曲》 刘昆摄

        从《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大儒还乡》到《天上恋曲》,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广西,却总有剧目连续四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帷幕缓缓升起,交相辉映的舞台灯光把淳朴安宁的壮家村庄装点得格外柔美秀丽。千年古树、玲珑木楼、斑驳祠堂、沧桑石桥、浓密竹林、烂漫桃花……每一个场景都诗意荡漾,每一处原生态山水民风都沁人心脾,尽情地向人们诉说着这方水土的迷人风情。

        现代壮剧《天上恋曲》深深打动了评委的心。它从42台候选剧目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再次展示了广西民族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实力。

        中国戏剧的“广西现象”

        对拥有强大主创阵容的《天上恋曲》来说,获此殊荣并不意外。总导演卢昂,这个中国戏剧界最权威的导演之一,甚至把该剧和《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瞄准了世界的舞台。他认为,两者描述的都是“残缺的人”对爱情的向往和牺牲,这是全人类共同向往的美好情感。

        除去“关注人的情感”这一世界艺术母题外,有评论家认为,《天上恋曲》的成功,也得益于广西这片沃土上戏剧艺术的枝繁叶茂,光华闪耀。

        就中国戏剧而言,壮乡广西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已然创造了一个迄今为止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无法复制的文化奇迹:一个剧目,汇聚了广西各民族歌圩文化的精髓,吸引了各路文化精英的倾情投入;一个剧目,举办了不同剧种,不同版本的万人会演;一个剧目,连续在全国巡演五百场,成为近半个世纪广西最绚丽的文化名片……

        此后的数十年间,一代代广西戏剧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执著不懈的耕耘努力,创造了壮乡戏剧艺术的长盛不衰: 一曲《咕哩美》渔歌唱晚,神韵悠扬;一朵《白莲》凝露绽放,别样风采。更有桂剧《泥马泪》、《瑶妃传奇》、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壮剧《歌王》、《瓦氏夫人》等一大批剧目遍获全国“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化奖”等重量级奖项。

        2002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开始联合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每年投入4000万元,力争5年内推出50部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和艺术魅力,能够真正“体现民族特色”、“代表国家水准”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面对这一难得机遇,广西戏剧人满怀豪情,从组建团队、剧本创作到展示地域特色都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精心哺育出一朵朵艺术奇葩:民族音画《八桂大歌》犹如荡漾人间豪情的交响曲,令人如痴如醉。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以史诗般的雄浑风格展现了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桂剧《大儒还乡》则使观众跟随垂暮孤忠的大儒体味至清至纯的为官之道……这三部大戏都得以先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使得广西成为全国少有的在国家舞台表演艺术上获取“三连冠”的省区,被业内称为中国戏剧的“广西现象”。直至《天上恋曲》此次再获殊荣,深刻说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舞台艺术的创作和生产,也可以出精品,可以走在全国的前列!

        戏剧精品摇曳“壮乡风情”

        “你是我的耳朵我的眼,我是你的眼睛你的嘴……”壮剧《天上恋曲》的音乐,大量注入了广西田东嘹歌、靖西民歌、那坡民歌等元素,使得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事实上,在奇山秀水间展现如诗如歌的壮乡特色、感受勤劳质朴的民族情怀,这不仅是《天上恋曲》所要传递的大美大爱,更是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所拥有的共通之处。

        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荟萃了近40首质朴美丽的民歌,尽情演绎和礼赞了八桂大地上苗、瑶、侗、壮、京等各族人民劳动和爱情两大主题。700多套古灵精怪的民族服饰、70个面具、500多个头饰、400多件胸饰手饰,随着数以百计演员的曼妙舞姿,在不经意间把歌舞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推向极致。

        “高高的山,长长的路,一位年轻美丽的孕妇带着父老乡亲的重托,去寻访太阳升起的天边……”一个优美的壮族经典传说,在《妈勒访天边》中表现得动人心魄。崖画文化、铜鼓文化、舞蹈文化、音乐文化等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被誉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舞台艺术精品之一。

        细心的观众还不难发现,广西戏剧已不再囿于对传统文化的本色呈现,而是从这一载体入手,挖掘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人文内涵,使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完美交汇。

        本是一个普通的历史故事,桂剧《大儒还乡》却敏锐地抓住百姓关心的干部作风和廉政问题,塑造出一位直言敢谏、勇于纠错的清官形象;民族音乐剧《白莲》则独辟蹊径,用迷人的山歌构筑起人物情感命运和人性觉醒的平台,传达出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的现代人文科学主题;壮剧《瓦氏夫人》歌颂了我们至今仍大力提倡的忍辱负重、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天地一方戏。“这些成功的作品,无一不是根植于广西这块沃土,无一不是吸收了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养分,无一不是表现了广西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心灵呐喊与情感渴求,这正是我们近年来所归纳和总结的‘广西气派’。”广西戏剧家协会主席、《天上恋曲》编剧常剑钧认为。

        广西舞台进入“黄金时代”

        在富饶的民族文化百花园里,随意采撷其中的一朵,都是戏剧创作的绝佳素材。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自治区党委、政府认识到:只有大力支持、扶植、引导,以实施精品战略为突破口,才能使广西戏剧舞台艺术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早在1996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就以极富战略的眼光,制定了《广西实施“戏剧强省工程”规划》,提出“以戏剧为龙头,促进广西文艺事业全面繁荣”的发展思路。由一个省级宣传部提出全区戏剧发展战略,这在全国并不多见。一时间,广西剧坛内外群情振奋,八桂舞台艺术弦繁管急。

        为进一步打造广西气派的文艺精品,2008年起,自治区级文艺院团的演出效益奖励经费由原来的每年150万元增加到750万元。同时自治区文化厅经过积极争取,从去年开始,在原有75万元专项创作经费不变的基础上增加1000万元,专项用于广西的文学、艺术、美术精品的创作,这极大地改善了广西文艺院团的创作条件和环境。

        “《天上恋曲》,以及此前的《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大儒还乡》等一大批具有广西气派的舞台艺术精品,能够屡获大奖,这绝不是偶然的。它离不开自治区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这一大环境。”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表示。

        2011年10月9日,广西舞蹈创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南宁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共评选出广西歌舞剧院创作的双人舞《山中只有藤缠树》等10个项目进行签约,以此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好更多的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于 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