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挣的钱准备怎么花?”“不知道”。
“未来有什么打算?”“不知道”。
“如果遇到老板欠薪怎么办?”“不知道。”
……
在记者采访的新生代务工群体中,“不知道”三个字出现的次数很多。这一现象在“中国青年农民工项目——青年农民工教育就业培训专题”项目组的调查研究中得到印证。在一些初中毕业生和职业学校毕业生等潜在务工者中,很多人在找工作方面十分盲目。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甚至有30.7%的同学不知道要注意什么,还有71.3%的学生不知道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
湖南省岳阳县职业中专教师彭拥新多年来一直关注青年务工者的发展轨迹,他说:“当我问到同学们的就业走向时,听到的往往是‘上海、北京、广州’,至于为什么去,他们说不出来。只说‘我同学也在那里呢’。”
可是,这些问题不是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最需要想清楚的吗?未来的日子如何规划?在城市怎样更好地立足?这一切,谁来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过上理想的生活?
青年务工者大多准备不足
新春的喜悦还未结束,家住河南的青年务工者小张就随着滚滚人流登上了开往重庆的火车。
小张今年18岁,高中毕业的她没有继续念书,而是和同伴在重庆的一家足浴中心做起了前台服务员。每天接电话、处理日常事务,客人多的时候还要负责“带位”。“忙忙碌碌,日子过得挺快。”她笑着说。但当记者问到她的未来打算、职业目标时,她一脸茫然。“我不知道,走一步算一步吧。”
入职前准备不足,是很多新生代务工群体都面临的问题。
与此相对应的,是新生代务工者眼高手低、对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就业稳定率相对较差等问题突出。彭拥新说:“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我的学生吴伟找工作时就提过要求,他是学数控的,要求不是数控编程的岗位不去,月工资少于3000元的工作也不去。”彭拥新尽力为学生找这样的机会,但是等到学生参加入职考试时,却连公司的机械加工图纸都看不懂。
由于就业的盲目性,不少青年务工者经常跳槽,彭拥新说:“我有的学生不到两年时间跳槽近10次,无法积累自己的专业素质。”
入职前缺少规划,在生活适应上,青年务工者也显青涩。“中国青年农民工项目——青年农民工教育就业培训专题”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只有32.3%的同学知道在城市里如何办理暂住证,知道如何办理健康证的同学仅有20.7%。有9.4%的同学不知道在城市如何租房,7.2%的同学不知道如何找工作。
在杭州皇龙足浴打工的小孟告诉项目组的老师,自己在初中学过计算机课程,但是仅仅会用计算机聊天、玩游戏,并表示,她身边的同学同事大多如此。
准备不足,仅仅是务工者的问题吗
就业准备不足,仅仅是青年务工者的问题吗?经过三年的调查走访和分析,“青年农民工教育就业培训专题”项目组认为,除了给学生授以知识外,学校应在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社会、自身权益保护和生活技能培养上多下工夫。
即将毕业的初中学生小李告诉记者:“我出生在河北沧州农村,从来没去过大城市,我打算初中毕业就出去看看,见见世面,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
可是当他们真正来到城市,却发现城市和学校课本里的城市存在很多偏差,很多技能他们没有学到,加上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获取新的知识,工作稳定率不高。“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许多地方政府把外来人口和劳动力列在服务对象以外,青年务工者既难以享受城镇职工的待遇,无法成为产业工人的‘正规军’,也难以享受当地市民的待遇,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项目组负责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谢国东说。
项目组对于潜在青年务工者调查发现,他们对一些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了解很少,一些人对《劳动法》、劳动仲裁等甚至闻所未闻。
当彭拥新去学生就业单位回访时,问到学生劳动保险的情况,大部分同学的反映是,只听人事部门提到过,究竟买没买不知道。当企业经营不善裁员时,很多学生无故被辞退却束手无策。当企业经营者拖欠薪水时,一些学生的反应不是无可奈何就是“集体找老板”甚至“武力解决”,不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谢国东说:“虽然大部分调查者认为自己能适应城市生活,也知道一些常用紧急电话号码,但在城市生活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下,大部分教材、课程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而生活技能的课程少之又少。知识是无穷尽的,只有培养学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才能加快学生融入社会。”
培训青年务工者需多方参与
“劳动者解除合同时,应提前一天通知用人单位。”项目组发现,这个错误的法律观点竟有近一半的青年务工者认为是正确的。
而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可以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本中找到,在普通初中课本中却从未提及。
这说明了什么?
谢国东说,普通初中的课程大多是围绕应试(考高中)准备的,课程按照国家规定安排设置。职业中学对课程内容更为强调要以职业要求为标准,课程内容并没有过多考虑到学生今后与就业相关的生活问题。
“我们希望初中课程设置中能关注到一部分潜在就业者的需要,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能更多地唤醒务工者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使他们掌握自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分析和不断超越的精神,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谢国东说。
彭拥新对此十分认同,“在学生认知方面,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等信息素养上应下工夫;在学生资源管理方面,包括与他人保持良好合作交流所必需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也应进一步思索,让学生能以正确积极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
除了学校在培养青年务工者中应发挥作用外,谢国东认为,社区也应发挥自己的功能,除了“送岗位”之外,能在生活上、法律上、技能上多为青年务工者提供帮助。
(本报记者 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