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大学近日举办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来自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的40余位代表围绕学术期刊如何推动经济学的繁荣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关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认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需要树立自信心。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增长得非常好,这里面有经济学界的很多理论贡献,需要发表出来与大家交流,包括发表在国际杂志上与其他国家的学者交流。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陶骅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的研究成果,需要我们把它整理好,提炼好,而且要带着国际眼光去提炼和整理。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形成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
首都经贸大学校长助理高闯指出,现在都在谈论中国模式,先不说中国模式这个提法成不成立,就说支撑中国模式的管理元素是什么?现在没有人去回答,也没有人能把它说清楚,所以,现在管理学界,包括国际管理学界,都对中国管理实践问题非常重视,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宇提出要关注学术的自觉、自信、自强问题,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现在经济学研究的所谓主流就有三个问题:一不要理论,理论都变成了假设;二没有问题,重大问题都不涉及,因为问题不能做模型;三追求数量,不看影响力,只看在哪儿发了多少篇文章。
关于学术期刊建设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陶骅认为应当扶持学术期刊的发展。第一,学术期刊不宜完全推向市场,应尊重学术期刊的期刊定位和办刊规律;第二,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积极扶持学术期刊的发展;第三,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使精品期刊的定位更准确。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徐维凡认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进一步推动社科期刊建设,社科期刊要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贡献,要在期刊建设、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朱伟峰提出,我国的学术杂志应该走向国际,创国际一流品牌。
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李春生认为学术期刊编辑队伍要加强学习:一要能够评判文章的学术价值,发现好文章,二要有学术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认为,学术期刊建设中,杂志的办刊导向非常重要,把政治导向、学术导向和市场导向有机的结合起来,杂志才有广阔的前景。(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