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俺支书开渠引来的清水,可甜哪!”“这洗衣机电视机都是支书掏钱给我们敬老院买的。”
在河南省内乡县庞集村,一位从县城来的村支书周建奎,用3年时间累计引资400余万元,把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改造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仅带动村民种植烟叶一项,就使全村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虽然去年他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去世,村民们却记住了他——永远不走的村支书。
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在两委班子不变的情况下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是河南省委自2010年开始,为加强农村工作采取的切实措施。目前已有5813个相对落后的村迎来了“城里来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通过驻村帮扶,不仅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整顿了村风村貌,更进一步加强了派驻村基层党组织、巩固了村民自治制度,带领广大村民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搞好班子搭戏台
按照河南省委对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的要求,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是发挥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陈大清是汝州市半东村的驻村第一支部书记,刚驻村就争取来200多万元资金重修村内小学,却因村里旧有的干群矛盾,被村民拦阻无法开工。
“第一书记首先抓班子,把戏台搭好才好演戏。”颇好戏剧的陈大清把村子比作戏台,而他,就必须要扮演“台柱子”的角色。陈大清把村两委成员重新分工,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同时让党员干部以《承诺书》的形式在群众会上公开承诺。“戏班子弄好了,才演得了好戏。”
干群如鱼水,让落后的半东村焕发了新的生机:可抗八级地震、容纳500名学生的现代化小学半东村小学正式启用;新水渠让村里的400亩地在大旱之年喝上了救命水;100亩耐旱日本山樱椒让全村一年增收40余万元。
据河南省委组织部帮扶办统计,目前,全省所有派驻村中,班子健全、正常发挥作用的村已由原来的46%上升至91%。
扫净屋子再请客
兰考县马寨村位于黄泛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722人,贫困户就有17户。水多、坑多、滩地多、外出谋生人多,这“四多”难住了历任村官们。在河南省人大办公厅任副调研员的余占霖被派驻进村后,带领村民开展“修理地球”运动:变臭水坑为鱼塘、整百亩荒地为花田,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后,投资者纷至沓来,外地务工人员自然回到家门口就业。
周口市商水县刘井村是一个拥有3274人的大村,将近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到外面的城市打工挣钱。“在外面打工辛苦啊!”谈及在城市打工的生活,58岁的朱本东满腹心酸。
“要让农民在家门口踏踏实实地挣钱”,在刘井村驻村任职的李东生在村民大会上向村里留守的老人们立下承诺。他连续3个春节在村里度过,带领大家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扫净的屋子好请客”,如今朱本东已经在“李书记从广东拉来的公司”工作。这是一家制衣厂,共投资1亿多元,不仅可年缴税收350余万元,还吸引了300多名外出务工者回到故土。原先的“空心村”也变得热闹起来。
高位嫁接结硕果
“城里来的”支书到村任职,让发展滞后地区的村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极大激发了群众的新农村建设热情,进而盘活了农村经济。
现如今,发展驻村经济,成了驻村干部最主要的“竞赛项目”。在民权县官庄村,第一书记陈林坡争取了125万元资金为村内新修道路、打机井、建卫生室;在陕县南沟村,驻村干部王向阳引资23万元用于文化市场建设,开发各种剪纸作品370余种,今年剪纸产业收入80余万元;潢川县龚营村第一书记杨春宇,借助县万亩花木精品博览园项目,为该村花木产业协调资金800多万元……
村民们形象地称第一村支书是“高位嫁接”,地位工作一起“活起来”,村村结硕果。
目前,第一支书工作已经从以往的找项目、找资金等浅层次帮扶,转向“盘活班子,整顿村容,发展经济”三位一体的深层次帮扶。
许昌市开展了“百村整顿、百村提升”工程;商丘市在400余村实施了“扶弱培强”工程;新乡市在300多个村推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城里来的村支书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开展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是河南省委的重大决策,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举措,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重大探索,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宗义在驻村任职座谈会上说。(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肖 鹤 王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