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4日 星期六

    博文摘登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04日   06 版)

        新春之际,光明网博友们在博客中或是写下自己对光明网、光明网网友新春的祝福、或是写下自己对春天的感悟、或是介绍春节的一些历史知识……在此摘登一二,以飨读者。

     最是家乡年味浓

     位卑言真

        离开家乡已有些年头。每每临近春节,最叫人难以忘怀的,不仅有对亲人的思念、儿时伙伴的牵挂,还有家乡那浓浓的年味。

        小时候特别盼过年。那时穷啊,惟有过年才有好吃的,才有新衣穿,才能闲下来。那时不懂事,老是觉得时间过得慢,刚过完年又盼着下一个年早点到来……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兄弟姐妹们早就住进了楼房,小日子过得还算红火。其间,春节时探过几次亲,虽说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依旧保持了传统的过年习俗,始终不变的还是那浓浓的年味。

     压岁钱承载了什么样的文化

     13669356687lys

        在中国神秘文化的“法宝”中,“钱币”的功能最为齐全,延续至今的应首推“压岁钱”。

        压岁钱流行于汉魏六朝,起初只以铜钱的模样制成厌胜之物,做弹压祟魅之用。祟为妖魅,因猥亵孩童使其悚惧惊吓,故又将“压祟钱”称之为“压惊钱”。一代代传下来,“压祟”变成了“压岁”。大约没人见到过“祟”,而“岁”则因计算日子人人感受,便以“岁”代“祟”,其压祟本意因之淡淡远去。

        另有说法以为,大人希望小孩赶快长大,断无将岁数压住的道理,“压岁钱”实际是送于老人的“年钱”,指望老人的岁数不再增长,寓意长寿。

     1973:我的春运故事

     渔火

        像渔火这样的、早已过气的老朽,多少年前就告别了春运。1973年春节。我最后一次感受春运。

        那时的春运,虽然也辛苦,但毕竟出行的人没有像现在这样多,车票也不像现在这样难买,一票难求。四十年前的春运与今日的春运,不可同日而语。

        不管多难,多辛苦,回家过年才是硬道理!

        祝愿所有紧着回家过年的朋友,一路顺风!阖家团圆,春节快乐!

        (摘自光明网博客,田文姝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