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4日 星期六

    世事评说

    美国高教危机了?

    汪嘉波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04日   05 版)

        “读大学比读高中容易多了”——如果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生发出如此感叹,人们是否可以据此认为美国高等教育出现危机了?答案是肯定的,至少美国一些教育家从这一现象中看到了“大学精神的丢失”、“大学生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据说,“危机”是从高校扩招开始的。一些美国教育家抱怨说,美国的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了。随着一流大学招生人数不断上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却未能跟上高校扩招的步伐。过去几十年来,美国高等教育急剧扩张,摊子越铺越大。尽管政府对公立大学的资助减少了很多,但高校仍然以提升学费、降低教师薪酬的方式,来维持学校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繁荣景象。结果是什么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说,美国大学教授们如今已经不敢,或者说是不能实事求是地为学生填写成绩单了。为什么呢?因为教授在给学生打分时,需要考虑到“学校、学生及教授本人的实际利益”,要增加而不是减少学校和学生脸上的荣耀,要考虑教授的课程会不会因无人问津而被砍掉。好分数固然是每个学生的梦想,它同时也是学校对外公关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正因为如此,美国高校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分数膨胀”现象。高分学生多如牛毛,“高分低能”这顶从前扣在中国学生头上的帽子,眼下正在悄悄戴在美国大学生的头顶上。

        美国教育家无法接受和容忍美国大学的“分数膨胀”,他们认为,如果教授可以随便在成绩单上涂写,把“温暖如春的分数”送给学生,那就说明,学习对学生、教师和大学都已经不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了。如果学习成绩不再是第一位的,那么,学生到学校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学校能否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学生?人们热衷谈论的“大学精神”将在哪里安放?一些美国教育家担心,美国大学若是从“传授知识的圣地”沦落成“花钱消费的场所”,那么,目前仍旧堪称全球声誉最好的美国高等教育,就离衰败不远了。大学不能泡沫化,不能没有社会良心,大学是“圣地”,不是“市场”。学生虚假的成绩单只能给学校带来肮脏的财富和 虚假的荣誉,同时还会毁坏旨在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知识殿堂”。

        “分数膨胀”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要求越来越宽松,其结果不仅仅是学生渐渐丢失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而且还会导致“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复杂推理和写作等至关重要的能力毫无提升”。美国学者的调查表明,4年大学结束后,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毫无长进。据说,35%的美国大学生每周学习时间不超过5小时,50%的学生拒绝选修要求写20页以上论文的课程——既然学校和教师愿意放松“学术严谨性”,那么学生自然也没必要刻苦攻读了。 

        美国大学轻视本科教育是导致“分数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教育家们指出,“许多优秀的大学并不重视本科教育,这是目前美国教育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纽约大学70%的本科课程是由外聘的兼职讲师来讲授,那么教学效果显然无法得到保证。轻视本科教育的背后是经济利益。在减少开支这一终极目标的驱使下,学校只能抛弃传统本科教育的教学思想。既然本科教育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学校和教师为何不可以让学生快快乐乐地“混高分”呢? 

        美国高等教育中存在“学费昂贵”、“贫富差距”、“赢利为先”、“分数膨胀”等弊病,这些被视为高教危机的弊端都与制度安排息息相关,深刻反映出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在冲突与矛盾。从根本上说,如果教育的立场是“向钱看”,以赢利赚钱为出发点,“有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好公民”是无法培育出来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