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志在深山挖“穷根”

    ——记安徽省金寨县人武部政委赵克信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01日   02 版)

        带着一名军人的使命,安徽省金寨县人武部政委赵克信在大山深处攀“穷亲”、挖“穷根”,十几年如一日,播撒下一地金灿灿的“希望”。

        舍下小家为“大家”

        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曾经走出59位开国将军,但直到1996年,这里还是一块贫瘠的土地。那年8月,赵克信随扶贫工作组到山村搞调研。看到有的家庭每天只吃两顿饭,有的四口之家只有一张床、一条被子,赵克信的眼眶湿润了。

        在此后的3年里,赵克信46次主动要求到山区蹲点,还自荐到最贫困的金寨县任职。他对妻子说:“你生在金寨,知道山区太穷,我要去干点事。”到任后,他用一个月时间跑遍全县23个乡镇,认下15个“穷亲戚”,写下两万多字的调研报告。之后,赵克信有几次留在机关和城区工作的机会,当教师的妻子尹春,还在南京预购了一套住房,准备把家安在南京,但他仍选择到金寨县人武部任政委。结合落实国家移民政策,赵克信带领官兵和民兵开展移民建林,帮助金寨县皂河村63户、265名困难群众从山上搬下来,住进新家,自己一家却因分到经济适用房,拿不出购房款,不得不向亲戚借、银行贷。因为无钱装修,他和妻子至今还住在岳母家。

        捧出一个“聚宝盆”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车行甩尾巴,人走掉鞋底”,是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乡公路的真实写照。要致富,先修路。赵克信到金寨工作不久,就发动民兵打响修路筑桥攻坚战。悬崖高逾百米,望之倒吸凉气。赵克信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长。“跟我来!”他用拇指粗的长绳将自己挂在空中,打风钻、开炮眼、填炸药,事事一马当先。68个日日夜夜,赵克信虎口震裂,手掌满是血泡,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却带着队伍炸开4段悬崖、切开两个山嘴、凿通10余公里盘山路。通车那天,当地村民吴长忠老人双膝跪地:“我们祖祖辈辈盼了多少年,还是靠解放军修通了这条路啊!”

        打通了路,赵克信又瞄上了荒山。金寨县白塔畈乡楼冲村,有一座方圆数十里的乱石冈,被村民称为“北大荒”。“扶贫就是要把老区群众最想办、最难办的事办好。”他决心把荒冈建成米粮仓。1999年冬,赵克信主动申请当楼冲村驻村指导员。他穿上解放鞋,戴起旧草帽,找上铁镐头,直奔乱石冈。冬去春来,这里开出300亩桑园,600亩茶园,9000亩梯田,60万株板栗树漫山遍野——“北大荒”变成了“聚宝盆”。一个全新的生态楼冲,让村民们赚满腰包乐开怀。

        从此,解放鞋、草帽和铁镐,成为赵克信扶贫“三件宝”。他带着这些家什,走遍金寨县老区的沟沟坎坎,不仅造就了今日山区“树上果子树下粮,里茶外栗间作桑,水平梯地作保障,一道沟一座小银行”的美景,还在山高石硬的村镇之间建起1000多公里的“爱民路”。

        为帮助农户共同致富,赵克信跑遍全县所有乡镇,记下10多万字的调研笔记,与武装部党委成员研究制定《金寨县人武部科技扶贫三年规划》,组织人武和专武干部、职工和民兵骨干,与山区群众结成扶贫对子,帮助制订致富项目、落实启动资金,传授科技知识,传播致富信息。如今,金寨山区民兵骨干致富带头人已有475名。

        听到有人说武装部扶贫是“不务正业”,一向平和的赵克信发火了:“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人民群众是我们的靠山。群众无法生活,拿什么支持武装工作!”

        让“知识改变命运”植根老区

        金寨县是全国“希望之星”大眼睛苏明娟的家乡。随着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这里落成,“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深深植根于老区人民心中。但因为贫穷,部分山区孩子上不起学或中途辍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从贫困农村走出来的赵克信深知,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发展的希望。为了不让自己陕西老家“养羊卖钱、卖钱娶妻、娶妻生娃、生娃养羊”在这里重演,赵克信每月都拿出基本工资的10%资助寒门学子。平时,只要听说谁家孩子上学有困难,他就主动解忧。2007年8月,赵克信在走访时了解到,村民叶祖祥因负担不起两个孩子一起上高中,打算让大孩子辍学。他当即找上门去,拿出1000元送给叶祖祥,嘱咐他一定要让孩子上完高中。像这样的孩子,赵克信资助了100多名。

        2008年,南京军区援助金寨县南溪镇建“八一中学”。赵克信大部分时间吃住在建校工地。时值盛夏,他因劳累过度引发痔疮,便血不止,就悄悄买来卫生巾垫在内裤上,咬牙坚持两个多月,直到学校落成才住进医院。

        2011年,该校首届毕业学生中考时取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老师们说:赵政委和许多素不相识的官兵对教育如此尽力,我们没理由不把孩子教好。受赵克信影响的不仅是老师,妻子尹春也主动放弃大都市的教职,到金寨的一所小学任教。

        每次下乡驻点,赵克信都想方设法改善当地环境。在他的协调推动下,军民携手整治村容村貌,铲除“脏乱差”;军地联合丰富文化生活,完善“青年民兵之家”,充实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站,让网络进农家、广电村村通,给山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让许多山村换了新颜。金寨县铁冲乡铁冲村、司马村还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赵克信把推动武装工作落实与基层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帮助村支部理思路、定规划,从而使6个贫困村党支部成为上级评定的“五好党支部”,8个偏远山村党支部跨入先进行列。

        如今在金寨,拥军爱国“参军热”年年涌现,金寨县连续三届夺得省双拥模范县桂冠;金寨县人武部也被表彰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赵克信多次受到军地表彰,荣立二等功。(本报特约记者 丁广阳  本报通讯员 胡 伟 胡广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