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晚上7点,24岁的湖北咸宁小伙韩非非踏上了北上进京之路。
年初,刚刚读完研究生的他被北京一家单位看中,请他过去从事计算机工作。
“如果不是42年前遇到了王世襄老人,我们一家也许会像父辈一样继续在湖上以打鱼为生。”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韩非非的父亲韩志感慨地说。
在咸宁当地,韩志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他至今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遇到王老时的情景,“我们家世代以打鱼为生,我6岁那年的一天早上,我和父亲正准备划船到湖里打鱼,岸边来了一个和蔼老头,他很特别,买了鱼,还要跟我们一起去打鱼,打完鱼,还专门写了一首打鱼的诗。”
韩志说,他当时听不懂老人写的诗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好玩,老人摸着他的头告诉他,这是诗,要想听懂就要先读书。
此后,老人每次来都会教韩志认一些字,背几段唐诗。看儿子学得津津有味,家境贫寒的韩父咬牙挤出学费,送他上了学,韩志因此成了当时向阳湖一带为数不多的读完中学,并考入湖北省警察学院的读书人。
上学期间,酷爱读诗、写诗的韩志订阅了《诗刊》杂志,从那里他知道了王世襄是国内著名的文博大家,和他一起在旁边“五七干校”劳动的外来人也全是国内有名的文化人。韩志立志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去年,经过多年积淀,韩志发表了诗集《诗意向阳湖》,在当地引起了震动。
有了儿子韩非非以后,韩志经常把自己受王老影响改变一生的例子讲给儿子听。儿子很听话,读书非常用功,四年前如愿考上北京大学。今年春节期间,韩志专门带儿子回向阳湖老家住了两天,讲讲心里话。
“看这个站在牛边的老人就是王爷爷,我们一家多亏了他。”大年初三下午,指着向阳湖“五七干校”名人文化展览厅墙上的一张素描画,韩志轻声说。(本报记者 夏 静 光明网记者 陈 勇 本报通讯员 谭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