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29日 星期日

    走基层·公民道德之歌27
    渡船不慎沉船,郑刚夫妇驾船直奔河心——

    好夫妻勇救落水人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29日   03 版)

        “救命呀!救命呀!”2011年12月25日凌晨3时,湖南省安乡县松滋河焦圻芦苇场段河面上响起凄厉的哭喊声。居住在河岸上花园洲码头的郑刚夫妇正在熟睡之中,妻子甘冬梅被呼救声惊醒,她起身推醒丈夫郑刚。两人急忙跑到河边,借助手电筒,眼前的景象让人揪心:河中心一艘渡船正在下沉,船上的人已经全部落水,落水者正在奋力挣扎、哭喊。

        郑刚夫妇立即划着自家的渡船奔向河心。妻子甘冬梅使出浑身力气摇桨,郑刚站在船头观察发现,落水的除了70多岁的艄公杨祖才,其余都是妇女,其中有几人已经被河水冲出200多米远,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即指挥妻子划向漂离最远的两名落水者。

        冒着刺骨的寒风,夫妻两人赶到漂离最远的两名落水者身旁时,郑刚发现两人已快失去知觉。他一手一个抓起落水者,使劲将她们拖上船,并大声喊:“大家莫慌,我一个一个救。”郑刚招呼水中一沉一浮的落水者分散靠近渡船,然后一个个拖上船:3个、4个、6个……共有10名落水者被救上船。精疲力竭的郑刚夫妇仔细询问被救者,并用手电查看了河面,确定所有落水者全部被救后,快速将船靠岸。此时,已是凌晨4点多钟。

        落水者全身已经湿透,浑身哆嗦。郑刚夫妇赶紧生火让大家取暖,并将家里衣物拿出来给她们换上。甘冬梅又煮了一大锅稀饭,给大家暖身子。落水者除了艄公外,都是湖南省吉首市人,她们中年龄最大的72岁,都在安乡县焦圻芦苇场,靠给人收割芦苇维持生活。时近年底,因为一清早要到对岸的湖北省公安县城赶班车回吉首,归家心切的她们选择在凌晨过河。不料,渡船行至河中间时,因载人过多,突然漏水下沉。多亏郑刚夫妇及时施救,众人才幸免于难。

        25日下午,恢复了元气的落水者,千恩万谢告别了郑刚夫妇。“好人呀,要不是你们赶来救,我们就死在河里了。”

        年过五旬的郑刚是安乡县焦圻镇人,2002年从县供销社下岗后一直帮妻弟照看承包的芦苇场。谈起救人的义举,他说:“没啥好说的。看见那个情况,谁都会去救的。”他还一再强调,要不是落水者背着棉絮等行李,早就沉入河底了;他们夫妻俩就是累死,也不可能把她们全部救上来。采访中,这对纯朴的夫妻,一边说话一边咳嗽,救人时患上的风寒显然还没有痊愈。(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李 璞 唐志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