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29日 星期日

    反映民声民意 抒写百姓情怀

    ——部分中央新闻单位龙年“新春走基层”活动掠影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29日   01 版)
    央视记者海霞(前排左二)1月27日在郑州铁路局郑州客运段洗涤厂采访。
    人民日报新春走基层新疆小分队记者深夜采访边检执勤官兵。
    经济日报记者王晋(左一)在L165次农民工专列上进行采访。
    辽宁朝阳县北四家子乡雹神庙村李春军家,村“春晚”节目彩排前,本报记者王昊魁(右一)与李春军为演员准备服装。

        龙年春节,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沿海地区等祖国各地,到处活跃着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记者们忙碌的身影。今年中央新闻单位带头在新闻界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不仅把春节的氛围渲染得格外热烈,也是新闻战线正在全面展开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又一深化形式。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报道,一张张激情四溢的图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画面,使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国人神驰八方,彼此了解,心手相牵。

     精心策划 突出“基层”“民生”

        “新春走基层”已经连续开展了两年,中央各新闻媒体在总结往次活动经验的同时,今年对各自的报道进一步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领导带头,选派精兵强将,力求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各地普通人群中最动人、最美好的人和事呈现给受众。

        人民日报“新春走基层”报道进一步加强整体策划,推出“民生”、“人物”等专题,由总编室负责版面统筹、稿件组织和编辑以及栏题制作等;新闻协调部负责活动方案的落实和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各编辑部门争相为相关栏目提供选题和稿件,要求编辑记者在活动中,除提供现场见闻和动态报道外,围绕主题多收集素材,适时组织深度报道。自1月10日在一版推出“新春走基层 新风扑面来”专栏始,至1月28日,已连续推出19期报道,刊登了200多篇来自基层一线、文风朴实清新的专栏稿件。

        新华社在总编室统筹协调下,文字、摄影、音视频、社办报刊记者兵分70路,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深入31个省(区、市)采写基层的鲜活新闻。仅春节7天假日即播发“新春走基层”专栏各类文字稿件150多篇,配发图片图表500多张,音视频稿近200条。各专栏报道特色鲜明、视角、内容丰富,细致描述了基层各类人群的春节生活,生动展现了各地各领域的新春新景、民生变化,受到读者好评,被誉为春节期间社会基层的“全息图”。

        光明日报编委会提早策划,成立专门报道组,制定了周密、详细的采访、编辑、发稿计划和流程,精心编排版面,在一版重要位置和彩色专版,连续刊发前方记者的鲜活报道;光明网充分做好报网互动,派专人负责设计、编发和维护有关内容。春节期间,报社共派出“新春走基层”记者15路,参加的编辑记者70余人,专门派出4路记者与基层百姓一道过大年。截至1月29日,共刊发“新春走基层”专版18块,消息、通讯、评论等各类稿件100余篇,图片60余幅,社会反响强烈。

        经济日报策划推出“新春走基层·回家”系列报道,综合运用消息、通讯、特写、言论以及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努力创新报道手段,较好地实现了图文结合、长短结合、点面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报道风格和特色,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大为增强。截至1月24日,共推出专版17个,稿件126篇、照片56幅。报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亮点频现,以小切口反映大变化,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受到读者好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今年的“新春走基层”中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提前策划部署,全台14套频率和中国广播网、40个记者站近500名记者、编辑、主持人全力投入,足迹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地区),使“新春走基层”活动在历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结合春节期间特点、热点,设计了“文化春节”、“春节坚守一线”、“红火市场”、“新农村变化”、“保障房的春节”等系列报道主题。仅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就安排135人次参与“新春走基层”活动,播出稿件400多条。

        中央电视台台领导高度重视,新闻中心精心策划“新春走基层”报道,与“走基层”报道并行播出,做到“走基层”报道不断线,“新春走基层”报道彰显节日特色,陆续推出了“聚焦春运”、“问暖”、“在岗位”、“回家的礼物”等板块。在此次采访中,新闻中心共派出160多路、580多名记者、主播赴一线采访,采制“新春走基层”报道近160条,在《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新闻30分》、《朝闻天下》、《共同关注》、《东方时空》等重点栏目播出并多档重播,形成了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的屏幕亮点。

     扎实采访 反映民声期盼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这是“走转改”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春走基层”的目的。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们通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行,不仅得到了第一手的新闻素材,也使报道更加扎实,更加充满生活气息。

        人民日报200多名编辑记者深入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山东、重庆等地的基层一线,与当地各族群众一起过年,在报道中生动展示了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喜人成果,突出反映了基层党员干部、窗口服务行业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题为“2012新期盼”的整版专题报道,抒发了老百姓对2012年出行、就业、创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新期盼,说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新华社不少回家探亲的记者除夕放弃和亲人团聚,到生产一线、农村基层采访。仅除夕当天,《新春走基层》栏目就发稿35篇,全景式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节日生活。《“天下第一粮仓”种粮大户的炕头年话》、《走进广阔天地 感受新年欢乐——新华社记者深入基层同群众一起过年》等重点报道平实感人。同时,报道还特别关注了特殊人群的过节情况,抓住春节节庆等各个时间点中涌现出来的温情小故事,展现节日“温暖”,并搜集了不同地区老百姓对新年的期盼,真实地纪录、展现了百姓的心声。

        光明日报记者深入到春运第一线和社会最基层,从细微的角度,以细腻的笔触,原汁原味记录了基层普通群众喜迎新春的喜人场景和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由小见大、以点带面。《“临客”上的临时党支部——L187/188次临时客车见闻》、《家,就在前方》、《乡亲们就喜欢这样的节目》、《大年初一的环卫工人》等系列报道,通过描写记者紧随大学生、农民工回家的历程和在各基层点的深入采访,立体展现了春运过程、春节文化和各地新貌。

        经济日报派出30多名记者分赴新疆、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等地进行集中采访报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在群众中间挖掘故事、发现新闻,拉近了党报与百姓的距离。1月22日刊发的《春运路上母女情》,记者采访了一对母女列车员一起为春运服务的生动故事。1月23日在专版上刊发的《高原军营除夕夜》,记录了记者深入西藏,在除夕夜与军营战士一起过年、吃年夜饭的难忘经历,反映了军营和谐的官兵关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等重点频率的重点新闻栏目中统一开辟专栏“新春走基层”。记者走进农家小院,记录新农村变化;走进保障房,记录普通百姓的幸福笑靥;走进乡村舞台,记录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坚守;走进春节市场,记录如何保供应,促稳定。一系列来自基层、贴近群众的报道策划精心、采访深入、制作精良,记者带着对普通人的深切关注去做“零距离”、“有体温”的新闻,受到基层群众的高度赞誉。

        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关注人物命运,寻找人物故事,将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关注融入其中。从1月23日开始,新闻频道“新春走基层·问暖”系列报道聚焦中华慈善总会和武警总医院联合开展的先心病儿童治疗行动,连续3天在《朝闻天下》播出日喀则江孜县宗堆乡凯巴顶新村的藏族先心病患儿白玛央金的故事,并于1月26日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小央金:我去北京只有一个心愿”。节目播出后,西藏军区总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相继来电,表示愿意为孩子们免费做心脏治疗手术。

     文风清新 谱写百姓情怀

        “走基层活动是生活和读者之间多姿多彩的桥梁。因为其真,我们信任,我们感到亲切;因为其善,我们感动,我们内心温暖;因为其美,我们欣赏,我们充满期盼。”“这样的节目让人感到原来《新闻联播》也可以很温暖,这是我看到最好的一次《新闻联播》。”普通群众对“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好评,更多的是因为记者们清新朴实的文风带给他们的感悟。这也正是广大新闻工作者要通过“走转改”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人民日报推出“2011新生活”的整版报道,反映了老百姓2011年的住房新生活、打工新生活、学校新生活、移民新生活、灾区新生活、藏区新生活、网购新生活。每篇报道五六百字,主题突出,文字凝练,文笔清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新华社播发的《太行山上的“团聚”——记春节期间坚守中南铁路通道的建设者》、《除夕,他们依然坚守在600米矿井下》、《灯火辉煌的“天路”——国家重点工程拉日铁路建设现场见闻》、《青岛平安春节的守夜人》以及“新华时评”《敬礼,向佳节中坚守的身影》等稿件,生动反映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春节生活,语言亲切、朴实。

        光明日报“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以1000字以内的短文为主,多摘取老百姓生动的话语直接做标题;在文风上摈弃辞藻华丽的长句,更多使用短句,用朴实的对话表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汤饭近了,家近了》、《给乡亲们唱一出好戏》、《“你们可要常来呀!”》等文章都运用口语化的语言直接做标题;《一份坚守 一份心愿》以对话开篇,“列车员,你的脚受伤了?”“前两天不小心烫伤了,没事儿,擦擦双氧水就好了。”短短两句话,一个敬业的列车员形象跃然纸上。

        经济日报多数报道都是“千字文”,短小精悍,可读性强。同时,写作风格以“实”为主,注重从基层视角来表现普通人的故事,以朴实生动的文字和镜头来展现百姓的精神风貌。如《他们就像亲人一样》、《“咱闺女能在北京上学就好了”》、《一样温暖两处家》……讲的都是百姓身边的真人真事,说的都是百姓想说的心里话、实在话,充满生活气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加大了对春节期间值班坚守工作岗位的伴随体验式采访的工作力度。除夕之夜,记者跟随环卫工人一起工作,真实记录了环卫工人忙碌的除夕夜;还有的记者在火车上临时客串列车员,一边服务,一边采访,深度采访火车司机、检票员、调度员、志愿者、执勤公安民警,通过和他们一同工作,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精彩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更加注重契合百姓的情感诉求,展示最真实的社会文化现状和人文情感。《我与父母在沙画中团圆》以一幅姐妹携手、父母在月亮下守望的沙画开始,讲述父母早逝的沙画师张潇予如何艰难地把妹妹抚养成人,这幅沙画作为过年的礼物送给妹妹,是想告诉妹妹其实父母一直都在天堂守护着他们,而把父母的爱和责任延续则是潇予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整个报道于真实处感人至深;《如果有可能 带你去远行》凸显了农民工诗人杨成军夫妇在贫困中相互扶持、以苦作乐,因相守而幸福,因忠贞而浪漫,节目基调温暖向上。

        “新春走基层”的采访活动还在进行之中,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们还将继续用他们手中的笔、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真实再现火热的生活,反映百姓的心声、期盼,将“走转改”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

        (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