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21日 星期六

    校企如何实现“完美联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打破僵局创新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21日 03版)

        当前,“剃头担子一头热”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面临的“老大难”,如何才能摆脱尴尬,成就校企好姻缘,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深思的问题。对此,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找准了服务定位、把企业需求放在首位,成功打破僵局,抢占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

        找准门当户对的“亲家”

        作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长三角地区拥有数量庞大、急需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而高职院校的优势正在于教师科研积极性高、一线技术钻得深,两者如有机结合,将会带来校企合作的新气象。

        在准确定位下,不少中小企业已成为常工职院的定点合作伙伴。目前,全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5个以上产学研合作基地、5个以上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及两个以上深度合作型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培训机构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要送就送到企业心里头

        据了解,常工职院继续教育学院每年为社会、企业开展培训超过1万人次、“四技”服务到账经费4000多万元,在江苏省教育厅统计的高职院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7项指标中,学院连续5年3项指标名列第一。

        继续教育学院陈西青主任表示,学院构建的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和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等“五大平台”,以及送技术、送人员、送项目等“五送”服务帮了大忙。

        “企业需求放在第一位,要送就送到企业心里头!”常州一家汽车电器企业撞上焊接难题,学院便在第一时间派出焊接专家团,迅速攻克难题,还带回了52万元的科研经费;当浙江两家企业四处寻觅光伏材料深加工的技术应用研发对象时,常工职院主动上门,签下项目。

        教师让企业员工心服口服

        每到周末,常工职院的田丽娟副教授都要带着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赶到南通,因为那里有一个企业班在等着她,“这与我以往动辄带着一车设备去企业授课相比,已算是轻装上阵了!”田丽娟笑言。

        在培养教师方面,该学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严格规定教师每年下企业的具体天数,把教师下企业的成果与考核直接挂钩。

        “软”“硬”兼施下,常工职院教师与企业的交集多了起来,不仅走出了一批教学经验“专家”和通晓企业生产一线技术的“行家”,走进学院的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更是接连不断。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韦庆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