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7日电(记者邢宇皓)2011年,哪些中国科学进展最令学界瞩目?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等单位组织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成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进行的投票结果今日揭晓。最终入选的“十大”,与生命科学、纳米材料有关的各有三项,两项与物理学有关,航天工程和气候变化研究各占一席。颇耐人寻味的是,除拔得头筹、国人耳熟能详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外,其余九项科研成果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或英国《自然》及其系列期刊。
这九项成果是——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组、中科院物理所和上海交大张杰研究组及其他合作者,“利用强激光成功模拟太阳耀斑的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证明了强激光实验室对天文现象进行实验模拟研究是可行的;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成功转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样细胞”,为其应用于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骆清铭研究组,“显微光学切片层析成像获取小鼠全脑高分辨率图谱”,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实验数据;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章晓中研究组,“设计出兼具低场高灵敏和高场大磁电阻的硅基磁电阻器件”,将推动传统金属基磁电子学向半导体基磁电子学特别是硅基磁电子学的升级;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卢柯研究组,“揭示梯度纳米晶铜本征塑性变形机制”,在解决相关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矛盾方面有重大发现;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国良研究组与其他合作者,“揭示Tet双加氧酶在哺乳动物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在高等动物DNA修饰领域获得重要发现;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成会明研究组,“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石墨烯三维网络结构材料”,极大拓展了石墨烯的物性和应用空间,为其在柔性导电、导热、电磁屏蔽、传感、储能及生物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芷生研究组与中外合作者,“阐明冰期-间冰期印度夏季风变迁的动力学机制”,有助于人类理解全球气候以及全球变暖对季风的潜在影响;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彭练矛研究组,“实现碳纳米管的高效光伏倍增效应”,将推动碳纳米管这一有望对下一代光伏技术产生重要影响的新材料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