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星期二

    为祖国培育更多良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02版)

        “培育良种是一项艰苦又长久的工作,一个科学家一生能培育出一个好的品种就很不易了。但在我们院里,许多专家培育出的品种不仅填补了新疆、我国和世界的空白,而且在国内许多省区大面积推广,成为主播品种。”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魏建军的一席话,让人肃然起敬。

        新疆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但许多人不知道,由于纬度和日照原因,北疆地区许多地方无法种植棉花。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努力,2004年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书记邓福军成功培育出“新海22号”棉花品种,改变了世界上高纬度地区不能种植棉花的历史,在北疆地区大面积推广,受到棉农普遍欢迎。

        向日葵是常见食用和油用农作物,199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研发的“新葵杂2号”油葵品种通过了审定,也是新疆审定的第一个油葵品种。它比过去种植的油葵品种每亩增产23%以上,迅速在新疆开始推广,第二年就走向了全国。

        玉米是新疆农民最喜欢种植的作物,其品种分早熟玉米、中晚熟玉米、复播玉米等。上世纪80年代,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专家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早熟品种——“新玉9号”,亩产500公斤以上,受到农民喜爱。老百姓亲切地给它起了个名字——石玉901。《新疆年鉴》记载,到2009年,“新玉9号”推广面积达150万亩,成为新疆早熟玉米名副其实的当家品种。

        就在我国大豆市场被国外品种占领时,新疆农垦科学院的育种专家走上了培育国内大豆品种的艰难之路。作为新疆唯一一家开展大豆品种培育的院所,2000年至今,他们已通过审定的大豆品种达10个。战勇副研究员介绍说,别看起步晚,但他们的大豆品种屡创全国大豆亩产最高纪录。他们培育的“石大豆1号”1996年创造了亩产334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1999年,他们培育的又一新品种——“新大豆1号”,创造了亩产397.08公斤的全国纪录。他们培育出的4个大豆新品种,一直是新疆大豆主产品种。

        魏建军介绍,他们培育的棉花、油葵、大豆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主推品种,先后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5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100多项,《野败粳稻三系配套及其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后选育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葵等粮油作物品种60多个。许多成绩入选当年的全国科技和农村十大新闻。

        “能培育出更多高产增效的品种,是我们科学家一生最向往的事业成果。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坚持科学性,适应产业化需求,在占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培育出更多高产增效的品种。”魏建军说。

        (本报记者 王 瑟  本报通讯员 吴存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