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星期二

    新闻记者应当什么样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04版)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记者应是西装革履,明眸皓齿,驾宝马名车,穿梭于楼堂馆所那种。

        而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米色夹克,骑着一辆红色的女式自行车,车筐里装着一个破旧的尼龙绸袋,灰头土脸地穿梭于城市乡村的每一条街巷,这形象与人们印象中的记者相去甚远。

        然而,也正是他,用两只破旧的自行车车轮和一双有力的脚板,从社会最底层挖出近百篇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好作品;用自己16年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为中国新闻界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新闻记者应当什么样?新闻记者就应当像他那样:始终保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深入一线,俯下身、弯下腰,同群众打成一片,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下去,把群众的声音带上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镜头对准基层、把话筒交给群众。

        当前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闻记者之间应当比什么?“记者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记者之间比的不应当是收入而是贡献,不应当是工作岗位而是工作态度,不应当是吃喝档次而是业务高低。”刘彤的话就是一把尺。无论社会环境怎么变化、工作条件如何改善、采访手段怎么先进,新闻记者都不应当忘了到基层去“吸氧”,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接地气”。

        基层,永远是新闻的源头;群众,永远是我们的老师;新闻人,永远是架设在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关心群众的冷暖,传递党的声音,写出更多有情感温度、时代高度和思想深度的作品,永远是我们的使命。

        老百姓夸刘彤:“谈笑皆民生,往来皆民情。”中宣部调研组说:“刘彤找准了新闻工作者的定位。”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说:“刘彤不仅是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的一面旗帜。”全国上下,党和人民群众对刘彤的一致称赞,就是对新闻记者究竟应当什么样的高度认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