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星期二

    记者来信

    国产电影应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07版)

        编辑部:

        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是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的综合呈现,而文化艺术作为政治和经济基础以及国家历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彰显一国形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影响面最广、受众最多的艺术形式,电影在对国家形象的正面塑造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和责任。广泛而巨大的感染力,迅速发展壮大的产出规模,繁盛的艺术创作局面……近年来,国产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担任的使命日益凸显。

        严峻的现实是,西方电影尤其是美国大片,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裹挟于艺术与娱乐之中,进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灌输,有的还对我国国家形象进行非客观描述,甚至有意歪曲、负面表述。

        相比之下,我国电影创作中,国家形象塑造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创作者对如何正确塑造国家形象的意识也相对淡薄。在一份电影对未成年人影响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未成年人对当前中国电影中表现的中国国际形象和华人形象的认同率不高,被访未成年人对电影中国家形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令人堪忧。  

        塑造国家形象的诉求,在电影创作整个叙事逻辑中,应该作为最终导入的心理印象为观众所认可,而不是单纯以视觉符号用直白、概念演绎式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的电影艺术需要向文化的多样性拓展,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不断吸收现代艺术中的成果。

        《开国大典》、《重庆谈判》、《国歌》这样直接关注重大事件的题材在中国电影创作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展现,并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后面的创作怎么办呢?

        这几年国家形象的银幕呈现从宏大叙事逐渐向小角度的深入表达转化,从关注事件转化为关注人物个体,从偏重于关注伟人转变为更多地关注普通人。比如《唐山大地震》讲的虽是关乎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影片却选取一家人的命运切入;《金陵十三钗》更是平民化的视角,不论是学生、妓女,还是士兵,在抵抗外辱的时候迸发出来的人性光辉,令人动容。从电影中对这些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倾情塑造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国家形象的本质,这种创作思路值得业界学习借鉴。

        不管是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还是描绘场景,中国电影都在某种程度上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形象,这事关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不能有半点马虎。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应成为所有电影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将国家形象的塑造装在心中,并付诸今后的理论评论和电影创作中。

        本报记者 李春利、李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