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新春走基层·欢庆

    “叔叔,我又当优秀学生了!”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16日   12 版)

        “门门功课都上90分,全班第二名,我又当优秀学生了……给叔叔拜早年啦!”1月13日,新疆阿勒泰的迪丽娜尔拿上期末考试成绩单后,迫不及待地拨通了阿勒泰地区塔克什肯边检站执勤业务科教导员古锦的电话,向他报喜,话筒里传出的声音充满自豪与喜悦。

        迪丽娜尔是阿勒泰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是个汉族女孩,却从小生活在一个温馨的维吾尔族家庭里,更得到了边检站官兵的资助和关爱。

        当记者跟随塔克什肯边检站官兵一同走进了这个特殊的家庭时,迪丽娜尔像个小燕子一般冲到我们身边。她虽然只有14岁,个头却已超过1米6。

        “叔叔,怎么才到啊!”迪丽娜尔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个爱笑的漂亮小姑娘,一笑就露出的小酒窝,似乎盛满了快乐幸福,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仿佛一朵娇艳绽放的美丽花朵(迪丽娜尔系维语,译为“美丽的花儿”)。

        迪丽娜尔的身后,两位维吾尔族老人相互搀扶着迎了出来,他们就是迪丽娜尔的养父养母,80岁的木拉吉老人和60多岁的老伴吐尼撒合孜大妈。

        木拉吉老人告诉记者,1997年11月,正是阿勒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刚出生的迪丽娜尔被遗弃在路边,他们发现并收养了她,还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维吾尔族名字——迪丽娜尔。

        2004年,迪丽娜尔已到了上学的年龄,虽然家里孩子多,负担重,老人仍省吃俭用把她送进了校园。不久,因为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加重,迪丽娜尔面临着辍学。

        塔克什肯边检站官兵在开展爱民、亲民、助民走访活动时,了解到迪丽娜尔的情况,将木拉吉夫妇和迪丽娜尔作为帮扶对象,承诺资助迪丽娜尔全部上学费用,直至大学毕业。

        塔克什肯边检站执勤业务科教导员古锦告诉记者,每逢过年过节,看望迪丽娜尔已成为边检站官兵们约定俗成的一项任务和使命。他们每次都给她送去衣物和学习用品,送去慰问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给迪丽娜尔辅导功课。渐渐地,性格内向的迪丽娜尔变得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是节节上升。

        “迪丽娜尔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好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木拉吉夫妇指着墙上的一排排大红奖状自豪地说。

        为了长期帮扶迪丽娜尔,塔克什肯边检站还建立了扶贫帮困助学基金,每月发工资时,官兵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基金捐款。7年多来,边检站的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迪丽娜尔的关爱从未间断。

        “没有边检站官兵的帮助,娃娃就上不了学,我们的生活也会很困难。我会尽最大努力把迪丽娜尔抚养成人,将来让她好好回报社会、回报好人。热合买提(谢谢)!热合买提(谢谢)!”木拉吉老人激动地说。

        迪丽娜尔依偎在吐尼撒合孜大妈身旁,深情地说:“阿爸阿妈都很疼爱我,还有边检站叔叔阿姨的关心和帮助,我要感谢他们,我长大以后,要做他们的好孩子。”

        当我们离开时,迪丽娜尔和木拉吉夫妇依依不舍地向我们挥手告别。走出很远,记者仿佛感觉到迪丽娜尔那银铃般开心的笑声,还在耳旁久久回荡……

        (本报阿勒泰1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王 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