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并不以幽默著称,在英国人的民族性格中,保守和内敛是突出的特征。他们沉默寡言、感情不外露,不喜和陌生人说话。如果说法国人浪漫、意大利人开放,那么英国人很绅士。然而,在英国人的自我描述中,幽默是其性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苟言笑,他们也有幽默感,也喜欢喜剧。不过,英国式幽默有其显著的特点。人们通常认为,英国人的笑很有节制,他们不如美国人放得那么开,不会开怀大笑。他们常常莞尔一笑,点到为止。有人认为憨豆就是英国式幽默的典型人物,他内敛、沉默、怪异,憨态可掬,创造了英国式的无厘头,似乎英国式幽默就是“自我贬低,以自负为大敌,其最终目的就是自嘲,嘲笑自己的缺点、失败、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
然而,从英国文学来看,英国人的幽默感更加复杂,常常有情景幽默和语言幽默两种类型。所谓情景幽默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喜剧,幽默由情景引起。在威廉·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女扮男装,以律师鲍尔萨泽博士的身份出庭,为安东尼奥辩护,拯救了他的性命。安东尼奥的朋友巴萨尼奥,也就是她的丈夫,并不知情,上前去感谢她,要送她一件礼物以示感谢。她选择了巴萨尼奥手上的戒指,即她自己送给他的定情物。巴萨尼奥一开始很为难,但是经过一番掂量之后,他给了她那只戒指,违反了他对妻子(即女扮男装的她)许下的诺言。这种幽默也叫身份错位的幽默,即由于不知道对方身份而说出了错误的话或者做出错误的事而引起的幽默。我们可以想象,巴萨尼奥回家后会受到鲍西娅怎样的惩罚。
英国情景幽默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文体错位,即用与描写对象不协调的文体来呈现他、描写他。约翰·德莱顿在《麦克弗兰诺》一诗中描写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加冕仪式,用史诗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三流作家C成为“愚蠢之王”的经过。加冕仪式始于父王(一位前辈三流作家)的退位演说:他说,时光不饶人,国家需要新鲜血液。作为国王,他不过是开路人,为更伟大的傻瓜铺平道路。正当他历数C的愚行,证明他是最伟大的傻瓜时,他脚下木板脱落,他掉了下去,身上的袈裟随气流飘到了空中,正好掉在C的身上。读者都明白,这个史诗般的场面与这位三流作家的形象极不协调,它的幽默就在于将这个愚蠢的典型放进了一个根本不适合他的场面,用一种高贵的文体来讲述一个庸人的故事。通过创造不协调的情景,使描写对象变得荒唐,从而达到了挖苦和奚落的效果。
英国的情景幽默更多的是使用时空错位的手法。所谓时空错位就是指将一个人物从一个环境移植到另一个环境中,或者从一个时代移植到另一个时代,从而产生误会、奇遇等等喜剧因素。约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就属于这一类幽默。我们都记得,格列佛在海上遇难,漂流到一个海岛。当他醒来时,他已经被一种微缩人类所控制,被当成奇观拖到了都城,成为观赏对象。然而,当小人国与邻国发生战争时,他被当成了秘密武器,帮助小人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小人国的王宫意外发生了火灾时,人们手脚慌乱,无所适从,他又用一泡尿液浇灭了大火。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边的幽默是由情景置换所引起的。就像刘姥姥被放进了大观园,格列佛也因被放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环境中而引起了各种误会和奇遇。他从一个时空被移植到了另一个时空之中,他的身份和特征与新的环境完全不能相匹配,因此产生了不协调感或者不融合的情景。这样的技巧在现代西方的电影中也常常被使用,如马克·吐温小说改编的电影《康涅狄克州的扬基在亚瑟王的朝廷》就是将一个现代美国人送回到中世纪。其结果是,他所掌握的简单的科技知识在亚瑟王的时代都是奇迹,在朝廷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好莱坞大片的《回到未来》中,男孩乘坐时间机器,回到了他父母恋爱的时代,企图干预父母的婚姻。这种时空错位常常能够产生诸多喜剧性效果,从而在读者心中引起强烈的幽默感,产生了所谓的“穿越剧”的效果。
斯威夫特是以讽刺见长的作家,同时也是英国式幽默的大师。《致斯特拉》一诗是他献给友人(情人)的一首生日诗,他多年来一直追求她,从16岁追到32岁,仍然没有追上。在诗歌中,他首先恭喜她年龄翻了一番,身材也翻了一番。这里读者感到话中有话,但是他笔锋一转,继续说道,虽然你的年龄和身材翻番,但是你的智慧和魅力也翻了一番。他希望她不是32岁,而是两个16岁的姑娘,而他自己也希望上帝能够把他劈成两半,正好与两个16岁的姑娘配对。在这里,斯威夫特没有刻意讽刺,更多的是逗乐。他将“翻番”这个概念进行了仔细的玩味,翻来覆去对它进行考察,从而使它产生出神奇的效果。
语言幽默常常表现为语言运用的机智性,或对语义的延展、扭曲和挤压。英国著名作家、批评家塞缪尔·约翰逊曾经与一位有女权主义倾向的女士交谈,女士大谈特谈女性的优秀品质,责备男性对女性的不公,谴责社会对女性的压迫。约翰逊对此有些反感,回答说,“你的观点也许很有意思,但是作为男人,夫人,我无法想象”。但是这句话的原文(but as a man, madam, I cannot conceive)也可以理解为“但是作为男人,夫人,我无法怀孕”。言外之意,我没有女性的体验,因此无法想象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同时,这也是对女士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反唇相讥。我们可以看到,约翰逊对“想象”(conceive)一词的选择很有用心,对它的运用充满了机智,挤压出该词一语双关的含义,从而达到了一种词义延展和扭曲的幽默效果。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式幽默比较含蓄,比较细腻,不是那种粗俗的、下流的玩笑,至少从英国文学看,可以这么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英国人莞尔一笑,而不开怀大笑的原因吧。我们说英国式幽默有以上主要特点,但并不是说英国人只会开这样的玩笑。实际上,其他的各种幽默技巧英国人都使用过,如故意曲解、戏仿、戏谑、惊喜等等。有一个顾客在餐厅里吃饭,发现汤里有只苍蝇,叫来侍者,对他说道:“汤里有只苍蝇。”侍者回答道:“是嘿,它好像在游泳,还是游的仰泳。”另有一位英国人开车出游,在一个乡间迷路,问农夫,“请问我这是在什么地方?”农夫看了他一眼,说,“你在车里呀。”读者都明白,在这两则幽默里,听者故意曲解了说话人的意思。
文学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从文学中看一个民族的性格应该是合理的、可靠的。当然英国同其他国家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其民族性格也在不断建构之中。英国《金融时报》2011年3月刊登一篇题为《英式幽默见证英国衰落》的文章。作者说,大英帝国的衰落使英国人更容易自嘲,拿“没落”来开心。美国的党派政治常常充满了怨恨,奥巴马常常被谩骂,而英国政治常常是以奚落、嘲笑来对付对手。作者说:“随着美国也与英国一道坐上了‘下行’的电梯,相信两国都将迎来库克式讽刺喜剧的复兴”。
记得在英国初学英语时,班上有一位阿拉伯女学生,她每天都会换一身漂亮的长袍。到第七天,当她穿着一身特别华丽的真丝长袍走进教室时,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想夸赞她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老师苏姗女士说了一句话,“你家一定有个大衣橱”,既表达了赞美,又逗笑了所有的人。这就是英国人的幽默感,随处可见。
——编者
作者介绍:张剑,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著作有《T.S.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英美诗歌选集》和《浪漫主义诗歌与新历史主义批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