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5日 星期日

    文明创建巡礼13

    长治:好人城市的文明追求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15日   02 版)

        距春节还有几天,山西省长治市的大街小巷已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在位于闹市区的英雄中路街道办府后社区,各式花灯正在热火朝天地制作着。在给花灯镶边的居民史堂荣兴奋地说:“这是俺们长治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后的第一个春节,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记者发现不少花灯展现的是申纪兰、张林英、赵月芳等“长治好人”。对此,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郝黎华解释说,打造好人城市是长治市文明城市创建的灵魂,“好人们”给长治争了光,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颂。利用春节灯展来宣传好人群体,更多的还是想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全市人民学好人、做好人,让长治真正成为一个大好人城市。

        自2000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长治市始终坚持把培育“长治好人”群体、打造“好人城市”品牌作为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申纪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龙晓霞、韩长安、张林英、赵月芳,“中国好人”牛建民、陈国荣、刘丽艳、赵云亮等20人,全国爱心大使申竟……

        “评好人、选楷模”是长治打造“好人城市”的重要举措。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选活动中,长治在全市范围推出了“百万群众评好人”活动,以长治文明网为平台,常年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几年下来,累计有270多万人次参与评选,先后评出、奖励好市民、好农民、好工人、好老师、好的哥、好警察、好母亲、好儿媳、好婆婆等“长治好人”和道德楷模14000多人次。

        做好事不图回报,是“长治好人”的品格,让“好人有好报”则是长治市委市政府的责任:划出专项经费,用于宣传、表彰、奖励“长治好人”;提高“好人”的社会地位,在市、县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和劳模评比中,优先考虑;定期组织“好人”们免费体检、旅游观光,参加市里的重要活动;在长治新闻媒体开设“长治好人”、“长治好人故事会”等栏目,让好人好事名扬全市;设立“长治好人基金会”,为生活困难者发放补助;在大型商场、超市设立“好人专柜”,平价向他们出售日用品;把生活困难的“好人”纳入低保范围,每月给予一定补助。

        为了在全市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好风气,长治市委市政府又开展了以“学楷模,讲道德”为主题的系列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组建“百名道德楷模基层巡讲团”,分赴全市各个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与市民面对面谈心交流,零距离接触沟通,使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更好地走进群众,深入人心,很快就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尊楷模、学楷模、争当楷模的浓厚氛围。几年来,道德楷模们累计巡讲1100余场,直接受教育群众73万人次。

        为方便群众“学好人”,长治市委市政府还先后编写《文明市民教育读本》、社会公德《三字经》、职业道德《四字歌》、家庭美德《五字谣》和个人品德《六字诗》等20多种宣传材料,组织群众认真学习。市文化、文艺部门还以“长治好人”和道德楷模们的先进事迹为素材,创作编排上党鼓书、潞安大鼓、上党梆子、上党落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进行义演,累计演出1600多场。

        付出终有回报!去年12月20日,市委书记田喜荣代表330万长治儿女从北京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奖牌。(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