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育人理念。黑龙江省佳木斯第二中学根据生源实际进行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佳木斯第二中学优化课程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以基础性课程为主干,研究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为两翼的新课程体系。
多年来,在基础性课程实施上,学校坚持以学科课程为载体,以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学习与发展能力为目标。实施新课程计划以来,教师们贯彻新大纲要求,教学中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适应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现在佳木斯第二中学各基础性学科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础性课程优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课程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根据新大纲的精神学校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各年级的研究内容是:高一以“人与环境”为主题,高二以“我与社会”为主题,高三以“自下而上与发展”为主题。基本形式为,学生自愿结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题研究。
以现在的高三学生为例,研究性学习在各个班级普遍开展。高一时全年级共组建了116个课题小组,学生全员参与,不少课题组的成果丰富,学生受益匪浅。如原高一七班的“佳木斯发泡餐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5人组成,在化学老师及班主任的指导下,不仅调查了问题的现状,分析了禁而不止的原因,还提出了三条非常具体的很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语文教师马英,进行指导阅读实验,先后以《老人与海》以及《围城》为研究对象,在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独立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师生集中分析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归纳,使同学们了解了文学作品阅读、分析、鉴赏的方法。同时,在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中,提高了审美情趣。
在实践中,佳木斯第二中学还创造性的构建了“综合实践周”的课程形式。第二中学在上世纪80年代首创的“劳技值周班”的全省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赋予它全新内容,不仅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实施课改、全面培育信任的得力措施。每学年每班轮流一周,在这一周时间内,集中25-30课时,学习汽车驾驶理论课,英语应用训练课、计算机应用课和家政课,培养现代人的多项基本技能。师生还去工厂、农村、部队、商店、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体察社会、参与实践。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对这种课程家长们交口称赞。
课程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近两年,佳木斯第二中学学生在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省级学科竞赛中分别获二三等奖的有26人次;在“四小”创新活动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的有18人次,学校获省级创新组织奖。作为省教育厅篮球、乒乓球、美术基点校,佳木斯第二中学在近三年全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连获团体冠军,去年还取得了多个项目的第一名;学校培养的美术生也在省、市绘画、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高考术科通过率近几年均达100%。
优化教学过程,探索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佳木斯第二中学保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举措。
自2001年佳木斯第二中学被确定为省课改课题实验学校,共承担了四项省重点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佳木斯第二中学在黑龙江省首开艺、体分项选修的必修课模块教学的尝试中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后又进行了以校本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十个学科的模块教学,各备课组积极投入进行选题、编写讲义。从学生的反馈中得知,这种模块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臧力 陈鸿娟 郭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