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5日 星期日

    新春走基层·回家

    下盘石,新春快乐!

    光明网记者 张 璋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15日   01 版)
    张璋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拿给房东大叔看。
    中国青年报记者 黄丹羽摄

        编者按

        去年夏天,作为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第一组的成员,从未到过农村的北京女孩张璋来到了下盘石村。7天的延安行,带来的是震撼和感动。在村民心中,张璋是他们的娃娃;在张璋心中,下盘石是她的家。春节来临之际,张璋说:“愿一句‘下盘石,新春快乐!’代我回家。”

        乡音,来自陕北的新春问候

        到家刚开始吃饭,电话响了,屏幕上闪烁着“郝如荣大叔”几个字。按下接听键,话筒那头传来浓浓的陕北乡音。

        “张璋啊,我是你大叔。”一个多月没有联系了,大叔的语气中依然透着北方汉子特有的质朴与一丝难以察觉的腼腆。

        “大叔,过年好!”我习惯性的开场白便是甜甜地叫一声“大叔”。在延安时,同行的伙伴们总笑我叫大叔叫得特别亲。而如今,我唯有用这一声“大叔”来传达内心的喜悦与惦念,也只有这两个字能架起我与远方亲人沟通的桥梁。

        每每通话,“大叔”、“下盘石”和我的名字是我难得能听懂的几个词。大叔总是很开心地不停说啊说啊,我便用心地听。猜对了意思,大叔便“嗯”一声;猜错了,大叔还会一遍一遍地重复。有时,大叔重复了很多遍我依然听不懂,便只好笑笑。一通3分39秒的电话下来,就像摸不着头绪的猜谜游戏,意思没有领会多少,心里却是满满的高兴。

        乡亲,咫尺天涯总是情

        离开下盘石很久以后,我才领悟到下盘石所给予我最宝贵的财富,并不是我当初视若珍宝般捧回来的果子和民间工艺品,而是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待我始终如一的那些村民质朴的情感。

        在北京社科院工作的景燕姐姐是名副其实的下盘石女儿,也是全村的骄傲。村里每每寄来豆子、谷米,景燕姐姐总不忘给我带一份。妈妈总说景燕姐姐好,说村里人好,买了吃的穿的也自然而然地给景燕姐姐带一份。我时常笑她有时待姐姐竟比对亲女儿还好,妈妈却说:“人家(下盘石的村民们)当初待你不是更好?”

        在西安念大一的黎硕是村主任的儿子。在下盘石时,他是我们兢兢业业的小向导。离开下盘石,我们这些哥哥姐姐却不经意间成了他学习生活的向导。这半年,黎硕和我说了很多话,关于生活、关于学校、关于下盘石,可每每聊天都不忘问一句“我妈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听得我心里暖暖的,酸酸的。

        住在下盘石村口那三间半窑洞里的大叔大娘曾是我四天三夜的房东,我总叫他们“大叔、大娘”。不带姓、不记名,后来便成了习惯。每次通电话,我心里都沉甸甸的。细细的电话线不足以承载我对他们的思念及歉意,只能回忆着那两张总是挂着笑容的脸,听电话那边的大叔一遍一遍地安慰我:“没四(事)儿,没四(事)儿,工作忙,你多注意身体。”

        乡愁,937公里的念念不忘

        离开下盘石时,陕北山区还是暴晒在夏季炎炎的骄阳下,转眼间已是隆冬时节。不知延安下了几场雪,小村里的土路会不会难行?在省城念书的孩子们现在是不是都已经回家了,和大人们一起置办年货、添购新衣?村主任是不是还整天忙里忙外的不见人影,郝景裕爷爷还会不会坐在龙爪槐下给孩子们讲梆子舞的故事,孩子们还会不会在文化广场上追着小狗跑来跑去……

        半年了,时不时地和下盘石的乡亲们通个电话,知道村里的果子熟了。村主任家的志梅阿姨总惦记让我们尝尝下盘石的苹果。她常骄傲地说:“我们的苹果比洛川的还要好!”可惜邮政不管运送水果,我们终究没有尝到,但在我们心里,下盘石的果子永远都是最甜的。

        年前,和黎硕聊天,黎硕感慨地说,近些年村里老龄化又严重了,逢年过节年轻人也不大回来,老人们却有种独特的情结,总不愿离开这小村子到城里去。

        而年关将至,下盘石还是染上了浓浓的节日气息。黎硕说,除夕时,村里各家会贴春联、挂灯笼,整个小村都会被映染得红彤彤的。这个小村庄里保留了中华民族最原始的节日习俗,村民们也会守年夜。过了十二点,大家要去拜祖坟,还要到村头的小土庙里拜祭祈福燃放鞭炮……我脑海里的那个下盘石还是一片苍翠的景象,很想去感受一下火红色的下盘石是怎样一番风味。

        大叔和志梅阿姨总问:“你还回不回来?”“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便想起离别那天紧紧握着大娘的手舍不得放开。大娘哭着劝我:“现在交通方便,过几天就回来了。”而这一晃就是半年。

        对于下盘石来说,我终究未能做一个“好女儿”。然而,我却仍感激发生在我23岁夏天的那场邂逅,让我欢喜、让我难过、让我念念不忘。在壬辰年来临之前,愿一句“下盘石,新春快乐!”代我回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