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古都北京风清云淡。
国家图书馆临琼楼里座无虚席,100多位部长们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座,一丝不苟地记笔记。
10年来,每月抽出一个周末,暂离繁重的公务,来到古色古香的临琼楼听“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已经成为很多部级领导干部生活的一部分。
“只要在北京,不管刮风下雨,我一定来听这个讲座。”每一位被记者采访到的部级干部,都给出这样的回答。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能让这么多部级领导如此着迷?
完善知识结构
9点钟,主题为“宋代历史文化面面观”的讲座正式开始。偌大的教室里,除了主讲人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的声音,只有部长们做笔记时发出的沙沙声。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指出:“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彰往察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做好领导工作的需要,是我们党一贯重视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10年来,讲座先后举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中国王朝兴亡周期律、中国疆域和人口的变迁、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等讲座,深受部级领导干部的欢迎和肯定。
全国政协常委、中宣部原副部长高俊良说,大家平时的确太忙,要想系统读书比较难。这个讲座请来的学者都是一流的,他们讲的都是平生所学和研究成果的浓缩,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对提升工作水平也很有帮助。
才由学得,德由学进,业由学成。讲座着眼于不断扩充和更新知识,先后举办拥抱蓝色的海洋、中西科技错位发展四百年、城市景观之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若干问题等讲座,帮助部级领导干部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
听课10年,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感触良多。他说:“正是听了这个讲座,才知道康乾时代中国疆域达到1200万平方公里,但是那么大的海疆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加强对海洋文化的探索和认识。”
提升人文修养
尽管身体不便,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却常年保持了非常高的出勤率。他认为:“领导干部要有信仰、有追求、有坚持,更要有文化自觉。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中吸取养分,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适应部级领导干部拓宽人文视野,提升人文修养的需要,讲座先后举办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与国民素质的提高、从世界历史看文明兴衰规律、《圣经》的文化之根及其在中西文化相遇中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及其人文精神等专题,帮助部级领导干部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养分,增强文化修养。
为办好讲座,主办和承办单位力邀学养深厚、善于表达,在学术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做客讲座。主讲人中有任继愈、吴良镛、戴逸、汤一介等蜚声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有杨义、马大正、唐浩明、钱乘旦等学术中坚,也有吴江、赵汝蘅、范迪安、徐沛东等著名艺术家。
正是这样一批一流专家学者将其研究成果的精华,浓缩为精彩的演讲,或纵横文史、引经释典,或旁征博引、直抒胸臆,或生动幽默、富有情趣,使部级领导干部在讲座中享受到思想与知识的盛宴。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常韧说:“讲座是一列直通车,直达中外文化的精深之处。坚持听讲座,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人文修养。”
启发创新思维
“部级领导干部们更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已经是第三次站在这个讲台上的邓小南说,“他们的眼界、能力、水平影响国家今后道路的选择,决定国家某一方面工作的开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0年来,讲座致力于帮助部级领导干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先后举办了文明冲突及其未来、朝核问题、西方的中国观、国际视野下的“西藏问题”、南海问题的若干观察与分析等专题,对老问题给出新解释,对新问题讲清历史脉络,给部级领导干部提供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帮助他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作出正确决策。
以史资政、以文养心、拓展视野,是听课者的共同收获。很多部级领导干部勤于思考,着力学习与实践的“知行合一”。有的部级领导干部通过讲座丰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多的人表示,讲座对他们理清宏观发展思路,拓展战略思维,从更广阔的背景考虑中国长远问题、把握时代大势、指导部门工作很有裨益。
“讲座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背景考虑当前实际问题,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实践。”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指出,“讲座是我们领导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堂,不仅老师都是大家,而且没有听课年限的限制。在这里,学无止境。”
(本报记者 罗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