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4日 星期六

    聚焦核心价值观凝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建构

    作者:包心鉴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4日 11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而核心价值是国家软实力中的“核心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领全局的地位,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与灌输,必然提出进一步凝练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

        所谓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等层面的延伸与展开,即形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价值观是根本,具有内在的规定性;核心价值体系则是表现,从属于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外在的表象性。确立和规范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地要求进一步凝练和建构社会核心价值观。

        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的长期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离不开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对社会意识形态及思想道德层面的基本要求。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礼、义、仁、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文化中,“仁”既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正是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及其在思想道德领域延伸与展开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范畴,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同时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以“仁”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以皇权政治为主要形式的封建社会政治关系基础之上的,因而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又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和狭隘性,我们只能批判地吸收而绝不能简单地复制。以“民主、自由、平等”为基本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承认与尊重。由此形成了保护隐私、尊重人权、倡导平等等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生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倾向。因此,我们既要大胆借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成分,又要划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限,防止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取向对我们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以人为本,侧重于从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的层面界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即回答社会主义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价值理念);民主公正,则侧重于从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变革的层面界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即回答如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价值指向、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主导,离开核心价值观的最本质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则会流于空谈,甚至会走偏方向。

        我们之所以有理由将“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最本质地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形态,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因为这个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之所以成为进步人类自觉遵循的科学真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因为这一学说以谋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为根本基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和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之点。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进步,必然提出民主和公正的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内在地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党的执政能力,更没有党的执政地位,当然没有党内民主也就不可能推进人民民主,民主内在地成为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平正义内在地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价值品质。在社会主义全部历史进程中,以人为本与民主公正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充分发展民主、张扬公正,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权利与利益基础之上的民主与公正,才能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和强大力量。

        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及以官(权)为本的社会形态的本质超越,是引导社会成员科学地理解和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点。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主体依靠力量、全部目的的社会变革与进步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最重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论意义就在于,它以以人为本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民主公正,既是对专制政治又是对社会差异的本质超越,是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本质的最基本方面,是梳理社会成员利益诉求、增进社会成员价值共识、消解社会变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使现实社会保持正确方向和稳定发展的关键。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绝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更不能从某些已经落后时代和实践要求的陈旧观念出发,而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民主公正这一本质和核心,在顺应时代要求、推进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现实价值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民生与民主问题更加凸显,社会成员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交错的现象。正是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将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引领社会思潮、统一思想认识,具有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

        第一,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增进人们对改革发展的共识。当前由于改革进入全面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制度新体制阶段,改革触及了许多过去未曾暴露的体制和制度中的深层矛盾,这就使得改革进程显得艰难和沉重起来,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度也相对增大起来。由于人们对改革的期望值很高,而相对地对改革代价的心理承受力准备不足,这就势必滋生一种对深化改革的隔膜心理、忧虑情绪乃至怀疑态度。这就要求,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在进行改革顶层设计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标准检验、衡量各项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努力使广大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要正视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引导人们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认清矛盾和问题的深层原因,坚定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的信心。

        第二,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梳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当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现象产生重大反差的时候,人们原先美好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动摇,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这就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信仰危机、信念危机和信任危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必须正视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些不公平现象所带来的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落和认识反差,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社会公平观,激励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而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把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与市场运作机制追求最大效率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又是我们的现实任务。

        第三,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引导人们对切身利益的关注。当前社会成员所反映出的思想认识问题,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点,一是期待民生,二是关注民主。民生与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是对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最重大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人们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尤其要关注民生和民主,在确保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把社会成员对民主与民生的期待引导到正确的价值目标上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要使人们懂得,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必须把个人权益放到全局范围内加以考虑和对待,脱离全局的个人权益追求,有可能走入歧途。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成员正当权益的根本维护与促进。用科学的价值观和利益观疏导社会成员的心理,把人们的权益诉求同社会变革与进步有机地统一起来、融合起来,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推进社会的一项长期而现实的任务。

        (作者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