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1日 星期三

    观点荟萃

    破解低碳景区发展的“橄榄状”瓶颈

    作者:李晓琴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1日 11版)

        “橄榄状”瓶颈可以理解为一个事物的中间环节很庞大,而两头或者两端却很狭小,导致事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我国低碳景区发展出现了“橄榄状”中间环节,即景区企业运营者非常渴望低碳转型,并已做出积极的改变,如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争创“绿色饭店”等。然而,作为一端的景区资源所有者(政府),对低碳政策的响应和作为却不是很积极,担心低碳投资、技术改造带来的资金压力会影响当地经济收益;另一端的游客,由于缺乏对称的低碳信息和沟通平台,对低碳旅游的热情度也不高。针对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可以从企业、游客、政府三大利益主体入手,自上而下破解低碳景区发展的“橄榄状”瓶颈。

        第一,加强低碳技术研发,鼓励企业低碳运营。提倡使用绿色能源和节能材料,加强低碳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尤其是加强对景区环境容量预警、智能绿化灌溉、中水循环利用、高耗能设备监控、智慧景区管理等核心低碳技术的攻坚与研发,并积极在景区推广使用。

        第二,创新低碳旅游业态,刺激游客响应低碳。以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线,紧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创新具有良好低碳导向、低碳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各类低碳旅游业态,刺激游客低碳消费。

        第三,协调规范低碳管理,保障低碳旅游转型。低碳转型离不开管理体制的规范与政策工具的推动,可以通过成立低碳减排领导小组、制定低碳建设专项规划、出台低碳业态鼓励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转型的保障和扶持力度。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低碳旅游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模式研究”负责人、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