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1日 星期三

    新鲜事36

    锁石村人的幸福书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1日 04版)

        锁石村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青龙山脚下,凭借着地处长三角的地缘优势,锁石村形成了农业、工业和旅游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村民“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的呼声日益强烈。呼声中,农家书屋应运而生。

        书屋建在锁石村村中心。“为建好农家书屋,全村投资了近20万元,购买了上万册图书。”村支书张双喜说。记者注意到农家书屋角落里的报架上夹着七八种外省市日报,一问才知道,锁石村外来打工者有1400多人,为了方便他们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村里特意订购了这些报纸。能及时看到家乡的新闻,他们心里踏实多了。

        现在,农家书屋成了全村老少皆喜欢的场所。书屋管理员、村官王过江告诉记者:“全村中小学生除平时上课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农家书屋里看书,一到节假日和寒暑假,这里更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孩子们在这里看书、上网,培养了兴趣,学到了知识,家长们也很放心。”

        依托农家书屋,锁石村还开展过多场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廉政灯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张双喜说:“村里很多农民通过报刊及时掌握信息,找到致富门路,书屋实实在在成了农民的‘充电’场所。”

        孟成香和老伴是地地道道的锁石村人,当年为丢掉穷帽子,老两口种过韭菜,开货车跑过长途……几年下来,不但没挣到钱,还欠下十几万元债。夫妻俩发丝白了,皱纹多了。这几年,孟成香一家跟随乡亲们一起承包了8个大棚,种起了草莓。现在他们心里踏实了,因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定期到锁石村农家书屋开办讲座,讲授草莓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记者见到孟成香时,她正在大棚里摘草莓。眼望着一粒粒又红又大的草莓,喜笑颜开的孟成香对记者说:“老伴开车去城里送货了。这几年,多亏了村里发展草莓种植业,农家书屋又开办了各种讲座,全家还清了欠款,儿子靠种草莓的收入读完了研究生。现在农家书屋里的江宁区麒麟街道锁石村信息网更是我们这些种植户的好帮手,各种信息随到随查,很方便。”

        “村里人已经把书屋当成了自家的书房。书屋每天开放到晚上9点,宽敞明亮、冬暖夏凉。孩子们需要的学习辅导材料和课外读物应有尽有,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农业、生活、法律类图书、报刊更是品种丰富。”张双喜说这些话时,满足洋溢在脸上。(本报记者 刘 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