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1日 星期三

    创新社会管理基层行

    为巴渝人民谋和谐

    作者:路倩雯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1日 15版)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庆市各部门、各区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围绕综治维稳、流动人口管理、干部下访群众等11个重点领域实践创新,让城乡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日渐增强。

        渝北区:三级“蓝丝带”化解物业纠纷

        “交接前,我们已垫付欠费1.2万元,希望对方能偿还”,“其实不是我们故意拖欠,当时开发商欠了我们10余万元。”日前,在重庆市渝北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室里,手系蓝丝带的两家物业公司代表们正坐在一起,面对面倾诉着各自的苦衷。

        渝北区房管局局长杨玉芬表示,蓝丝带象征着沟通、谅解、和谐的意愿,调解人和被调解人手腕上各系一条,消除了心理上的对立情绪。在调解过程中,既有说理,又有心理疏导,双方在调解前还剑拔弩张,调解后往往就相互拥抱了。自调委会成立以来,共调解物业纠纷3512件(户),调解成功3462件(户),调解成功率达98.6%。目前,物业纠纷调解的渝北经验已经得到国家住建部的认可和推广。

        随着渝北区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纠纷逐年成倍增长,纠纷类型也向多方面发展。2011年3月,渝北区建立了区、街镇、社区三级“蓝丝带”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他们聘请了一批法律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物管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为义务调解员,主动介入调解,联动解决物业纠纷。调解协议由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必要时可以直接申请执行。

        北碚区:“农转城”居民安居乐业

        五年前,重庆北泉印刷厂的老板刘波怎么也想不到,农家出身的他会成为“城里人”。那时他刚大学毕业,为了摆脱农村的日子,远走海南,给人打工。随着他的家乡北碚区蔡家岗镇拉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他也有幸成为征地“农转城”居民的一员。现在,27岁的刘波不仅成为蔡家岗镇的一名小企业主,还带动了当地20多名“农转城”居民就业,一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两三百万。

        “农转城”居民的安居乐业,离不开蔡家岗镇的努力。在蔡家岗镇三溪口社区服务大厅里,记者看到电子显示牌上,正滚动播放着当地的用工信息,月薪从1500元至4500元不等。据介绍,在就业需求旺盛的时节,这里还会举办现场招聘会。他们也鼓励更多人像刘波那样创业。

        三溪口社区还与西南大学开展合作,通过社会管理工作站,请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博士生们到社区开展咨询、调研和培训,并为居民举办活动。志愿者周琳告诉记者,近期工作站将推行微型企业创业项目。“我现在的生活,比在北京打工时还幸福!”社区居民杨敏说。

        渝中区:工资协商制让职工更安心

        “以前,老板发多少工资就是多少,职工不能问。现在,老板坐下来与我们平等协商。我感觉,作为员工,这才是主人翁的感觉,对企业的认同感也增强了。”重庆奇火锅快乐餐饮有限公司的员工刘柏林说。

        去年夏天,奇火锅工会主席刘晓静陆续接到员工要求涨工资、提福利的要求,她在渝中区总工会和区两新工委的帮助下,向员工征求意见,并与董事长余勇谈判,就岗位工资核定等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去年8月间,劳资双方终于达成“员工工资上涨15%、高温补贴按岗划分、无住房员工现金补贴、工龄工资上涨”等协议。“工资协商制度开展后,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归属感增强了。过去每个月店里都会离开两三个人,现在每季度只有一两人离职。还有些人是离开后又回到这里工作的。”奇火锅两路口店店长许玲华告诉记者,现在店里的老员工已经占到了80%。

        渝中区两新工委副书记赵彪说,我们选了12家工作基础扎实、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由总工会直接指导,通过企业发展与职工增长工资的协商工作,针对区域内从业人员较少、流动性大的餐饮、旅游、文化等16个行业,组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扩大协商建制覆盖面。

        据重庆市民调中心调查,该市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公众安全感指数大幅提升,相关考评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