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星期一

    背靠大船好前行

    ——中船重工提升央企辐射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10版)

        行业发展的顶梁柱

        一个企业,辐射一个产业集群,带动100亿元规模的配套企业发展——中船重工所属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总装造船企业,多年来,在其周边地区自发形成了分段制造、钢材加工配送、舱口盖制造、海洋工程、物流配送等九大专业化配套制造场地,先后带动了周边200多家地方企业的发展。

        同样,在中船重工下属的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坚持“核心自制,内外结合”,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了以齿轮箱产品为纽带的企业集群,近20家大企业进入重齿配套园,基本形成了从铸锻件毛坯到箱体、齿轮粗加工、常规热处理和小件生产的齿轮箱生产外包系统。重齿公司还有针对性地对合作企业进行培养,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对合作企业进行动态管理,促进企业集群健康发展。

        像大连船舶重工和重庆齿轮箱公司一样,中船重工的30余家成员企业、28个研究所,都发挥了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辐射和引领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成为行业的顶梁柱。

        区域经济的领航者

        一船一世界,一艘船浓缩着各行业最新技术,关联着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等100多个行业。作为我国造船业的骨干力量,中船重工也占领着我国储备制造业的高端。拥有4万多科研人员的中船重工,储备着大量实用技术。

        中船重工的这些科技实力和技术储备,不仅是中船重工做大非船产业的基础,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中船重工的非船产业定位于已形成的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五大产业优势,形成一批处于领先地位的产品。非船产业异军突起,为中船重工的经济总量贡献40%以上的份额。

        面临经济转型重任的地方政府也看好中船重工的这些技术优势,到2011年末,中船重工先后与十几个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拓展产业领域、延长产业链,在产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人才、管理等全方位对接,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成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一面旗帜。

        打铁还须自身硬

        “要进一步发挥好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必须自身先发展起来。”中船重工党组成员孙波如是说。

        据刘郑国介绍,中船重工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军品、民船、非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10年间经济总量和营业收入均增长12倍,今年还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463位,成为我国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船舶企业,位列全球船舶企业前三名。与此同时,在国资委组织的央企业绩考核中,连续第7年被授予A级优秀企业,集团公司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向世界一流企业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为发挥国有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