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星期一

    那一片抵抗者的群像

    ——浅谈电影《抵抗!抵抗!》的人物塑造

    作者:沈文轩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14版)
    以上三张图片均为电影《抵抗!抵抗!》剧照

        9月18日晚,电影频道放映了一部描写“九一八事变”东北抗战题材的电视电影——《抵抗!抵抗!》,这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由电影频道和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联合拍摄的。看过之后,静静沉思,除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愫和令人震撼的战斗特效外,最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的是其中那一片昂首站立的抵抗者群像,站出了那个耻辱时间节点上中国人的骨气和精气神。

        扛起抵抗的大旗

        展示民族的血性

        电影的男主角是历史上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小萝卜头”的老师。黄显声1918年曾在北京大学学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后来弃笔从戎,1921年投考东北陆军讲武堂炮科,后受到张学良重用,“九一八事变”时担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演员宋运成饰演黄显声,应该说从人物的精神内核上把握的比较到位,很好地塑造了一个儒雅不失英武、勇猛不乏机谋的抵抗者领袖。

        黄显声这一人物有两个主要特质,一是血性,电影发生在“九一八事变”的大背景下,国民政府不抵抗,无论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不管是东北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是这样,军队全部撤退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中国人要抵抗,那就是黄显声和他带领的沈阳警察。这一点,历史有据可查,黄显声的警察部队就是张学良为缓解东北军不能抵抗而设置的“矛盾缓冲带”。电影中很好地铺垫了黄显声从犹豫到义无反顾的心理斗争,在他向学生们宣布保卫沈阳的那一刻起,他用血性扛起了抵抗的大旗;也是从那一刻起,一个民族英雄身上所具有的一切宝贵品质都在黄显声身上展现出来,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英勇果敢等等,当然,这样的塑造是模式化的,立体感稍差,这也是本部电影的不足之处。黄显声的第二个主要特质是智谋,他的抵抗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单纯的拼命,抑或是人在阵地在的义无反顾,他从抵抗的开始就计划好了一整套的方案,为了给金库、粮食的抢运、转移争取时间,如何撤退也早就在脑袋里绘就了草图。应该说,宋运成的演出较好地完成了黄显声这一人物的设定。

        英雄莫问出处

        草根亦有豪杰

        在众多的电影人物形象中,王刚饰演的老警察权叔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他的成功一是本色演出,二是人物复杂鲜活。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人物塑造的最高追求都是丰满,也就是性格的多样性,这符合人类思想特有的复杂性。权叔的剧情发展,体现出了人物性格多样性的完整变化曲线,开始他不想抵抗,他就是想老老实实的撤出城去,抗日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后来,儿子、徒弟纷纷加入战斗,他想保住他和儿子、徒弟的生命,不得不抵抗。有一场戏刻画得非常好,他劝他儿子,他儿子不走,他用枪指着自己,你不走,我就打死我自己,非常入情入理,作为一个父亲,这句话、这个动作完全符合身份;最后,眼看着亲人、弟兄一个个离他而去,他豁出命去抵抗,这个过程真实可信、可感。其实,王刚塑造的警察权叔平时可能也会做一些伪警察常做的事情,贪污、鱼肉百姓等等,但当他拼死抵抗到底的时候,给人的震撼还是很大的。这些像权叔一样特别普通、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大的人物身上最后体现出的牺牲精神,真正显现了作品的魅力。描写权叔这样小人物的悲壮,同样能让人从心底产生一种震撼的力量。所谓英雄,本身就是承担着重大责任的人,因此即便他做出可歌可泣的壮举,都是可以理解的。反倒是那些草根,那些小人物,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人的那种壮举,恰恰能够更广泛地勾起大家的尊重和崇敬。

        平庸的死都是一样

        壮烈的死各有不同

        在黄显声、权叔身边,还围绕着一批抵抗者,他们是一批普通的警察,也是一批平时横行市井的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抛弃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慷慨赴死,这种精神在这部影片里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些警察代表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气节,在那一刻,连鱼肉百姓的人都敢跟鬼子拼一下,这些普通的中国人所迸发出来的民族意识让人非常震撼。当然这些警察内部也有叛徒,比如郭巡长,郭巡长这个人物非常有特点,他是集中了旧警察这个群体身上所有假恶丑的一个典型,平时在百姓中狐假虎威,遇到艰难困苦,胆小、退缩、甚至投降变节,关键的时候还抢国家财产。这个人物从形象设定和性格逻辑上来说是合情理的,演员的表演也是到位的。其他人物,如东北军军官马军、权叔义子保齐、权叔儿子等等,都有着符合人物设定的较为到位的塑造。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东北这个区域文化的一些特征,还有沈阳人的性格气质。

        正是有了黄显声、权叔、郭巡长、保齐、马军等等一片典型人物的塑造,才使本部影片除了讲述一个“警察打鬼子”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以外,产生了新的意义,我想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影片生动立体地塑造了抵抗者的鲜活群像,展示了“九一八事变”时中国普通民众当中蕴藏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以及瞬间如火迸发的智慧和勇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