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星期一

    城 市 CITY

    美国的城市绿道

    作者:唐若水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12版)

        世界范围的“绿道热”正一浪高过一浪。说到“绿道”,就绕不过美国这扇门,因为美国是最早推出“绿道理念”的国家之一。

        实际上,美国绿道的历史差不多跟美国历史一样久远。早在近200年之前的19世纪20年代,美国人就开始尝试将公园小道和社区的草地小径连接,千家万户从此便可方便快捷地进入城市公园,甚至通过绿道网直接投入郊外大自然的怀抱。这类不起眼的无名“小路”大多并没有经过太多的人工修缮,在雨水较多的地区至多也只是铺上一层薄薄的沙石防滑,后来有心人则开始在“小路”两旁栽种上苹果树等果树,或不需太多人工照料的花花草草。

        美国早期绿道的这种简朴和平民化的属性或多或少决定了未来的美国绿道的走向,使得今天即便豪华异常的现代化绿道依然主要面向普通市民乃至普通农民。

        美国最早、最长也最著名的“准绿道”首推蜿蜒于辽阔的美国东海岸的艾巴拉希亚小路,途经美国14个州,全长约3300公里。之所以称之为“准绿道”,是因为它跟时下设计周到的绿道还不能同日而语:这条诞生于250多年前的羊肠小道原本只有商人和绿林好汉光顾,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加宽和奠基,到19世纪初叶时已发展为马匹和人力车可通行的交通要道。再后来,小道上越来越多的路段被铺上了水泥、沥青或草坪,自行车、摩托车乃至小汽车都能顺利通过。但到了最后,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以及新航线的不断开辟,这条小道的交通功能却难以被看好,并在不知不觉中降格为健身道,而且规格也较低。

        上世纪80年代,这条世界最长“准绿道”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当时平均每年都要吸引至少500万健身者,其中有的还来自海外的日本、英国等国家,其最吸引人之处包括沿途遍布的名胜古迹和小路本身散发出来的浓重历史感和神秘感,以及周边随处可见的青山绿水。在蜂拥而来的健身者中,最多的是徒步长征者。值得一提的是一名年逾八旬的老翁:他单枪匹马花了整整三年工夫才走到了小路的末端,沿途还写下了大量日记,向众人展示了这条小道旁的众多人文景致。在他的感召下,又有数以万计健身者——其中至少有一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投入了艾巴拉希亚小路“缠绵的怀抱”,并积极参与了小路上各种各样的健身比赛。

        1987年,舶自英伦的“绿道”(GREENWAY)一词首次在官方文件《美国总统委员会报告》上正式出现。该报告提出:“一个充满生机的绿道网络能使居民方便地进入他们住宅附近的开放空间,使整个美国在景观上能将乡村和城市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延伸穿过城市和乡村。”此后美国加大了绿道建设的力度,并最早将其视为一项重大经济产业进行规划,同时还审时度势地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目前,美国已拥有各种等级的绿道10万公里,总长度列世界各国之首,而且每年还都要规划建设绿道数千条之多。美国绿道建设的要求是:所有居民都应能在15分钟内从家或工作场所到达最近绿道。此外,在绿道理论研究和功能开发领域,美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绿道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美国绿道设计者们十分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积极采取更加贴近原生态的建设手段。如,为了不破坏濒危物种加州秧鸡的栖息地,旧金山海湾绿道规划部特意改道绕过,尽管可能大大增加了预算成本。还有的城市绿道还同时担负有为定居或路经的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重任。

        也许是受到艾巴拉希亚小路渐渐演变为“超级健身道”的启迪,美国一些已被废弃不用的公路和铁道也纷纷被“改造”为健身道,成为美国人巧妙“废物利用”的又一绝好例证。迄今为止,已有16000余公里的废弃铁路顺利转型为准绿道,另有长达24万公里的废弃铁路也将开始着手转型。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最近已投入巨资,计划在东海岸建造一条从美国北部的加拿大边境延伸至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全长约4500公里的世界最长的高等级绿道,整个工程还包括整合、改造或延伸诸如艾巴拉希亚小路一类被废弃的小路或铁路。

        美国已迎来了把成千上万的公园及大型绿地加以“绿色串联”的时代,这就是说,通过对全国范围长短、风格、规格不一的数以万计绿道的整合规划,全美综合绿道网络即将应运而生,就像当年的高速公路网把全美的大城小镇紧紧相连一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