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戈壁上续写“铁人精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03版)

        千里大戈壁,刺骨寒风疾。

        从三十里井子到玉门昌马黑崖子近百公里的广袤戈壁上,矗立着一排排望不到边的白色“巨人”,风车林立,叶片飞转。在白色“巨人”下面,奋战的是一个个“当代铁人”,风尘仆仆,夜以继日。

        “铁人”又回来了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干才有马列主义,不干什么马列主义也没有”……这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口号在戈壁滩上回荡,仿佛“铁人王进喜”当年带领的1205钻井队又回来了,出现在新能源建设的每一个项目区、每一个工地上。

        “建设西部新型能源基地,不光需要产业政策和规划,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老能源基地建设需要‘铁人精神’,新能源基地建设更需要‘铁人精神’。”酒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安平说。

        2007年,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获准在酒泉市建设。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当地丰富的风电和光热资源,为酒泉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让“铁人精神”再次发扬光大。

        “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戈壁滩上工作,没有一种精神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玉门市能源局副局长史玉宝说,“玉门因为有‘铁人王进喜’的精神,才能一次次克服新能源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重重困难。”

        作为“铁人”的故乡,无论是在玉门还是在酒泉,提起王进喜,人们都非常熟悉。

        王进喜1923年出生,是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赤金镇人。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工人,1960年前,王进喜在玉门油田工作,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了钻井月进尺5009米和年进尺7.1万米的全国纪录。1960年后,王进喜到大庆油田工作,带领全队用5天零4小时就打完了第一口生产井,在石油会战中成为典型。

        因患胃癌,王进喜1970年在北京病逝,终年47岁。“铁人”的一生尽管短暂,但他成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楷模,成了人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酒泉市委党校副教授梁建忠介绍,“铁人精神”是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形成的,“铁人”身上所体现的艰苦朴素、知难而进、爱岗敬业的思想品德,永远都不会过时。

        “铁人精神”在新时期得到传承

        “作为一名石油工人,能在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参与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是我最大的荣幸。”这是中海油玉门昌马风电公司负责人郭鹰向上级领导请缨赴昌马风电场时说的一句话。

        2009年8月,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启动,郭鹰和59名员工进驻中海油玉门昌马风电场,创造了一个季度完成10万千瓦风电装机的“中海油速度”,续写了新时代“铁人精神”。

        随着酒泉风电建设大幕的拉开,在新能源建设的各个领域,很快掀起了新时期能源工人学习“铁人”、争当“铁人”的浪潮,一时间,“铁人精神”和“酒泉速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风把雪吹起来,把沙石吹起来,打在脸上,又疼又冷;人站在风雪中都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不然就被刮倒了,但我们的员工就像钢铁长城一样。”玉门华电风电公司员工董小泊说,他们经常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施工,正是“铁人精神”的鼓舞,才使他们团队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

        张建虎是玉门市大唐玉门昌马第一风电场的技术员,他告诉记者,夏天40多摄氏度、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但出去检修从不耽误。“这是我们的职责,‘铁人’当年的工作条件比我们艰苦多了。”张建虎说。

        如今,在许许多多新“铁人”的带动下,“铁人精神”在酒泉能源工人中得到了传承,并影响到周边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

        学习“铁人精神”不断线

        “‘铁人王进喜’成长在赤金,‘铁人精神’形成在玉门,‘铁人精神’发扬光大在大庆。”梁建忠说。

        近年来,酒泉市专门组织专家学者对“铁人精神”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明确了其“主旨内涵”和“普世价值”,并结合新能源基地建设进行了大力宣传和弘扬。

        为了把宣传和弘扬“铁人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酒泉市委、市政府把2010年定为“弘扬铁人精神年”,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鼓动和工作实践,达到了“真学、真干、真见效”。

        酒泉市在大力弘扬“铁人精神”过程中认识到,“学有标杆、做有榜样”才能让更多的“铁人”脱颖而出,才能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

        王安平介绍,在“弘扬铁人精神年”活动中,酒泉市共树立并在县级以上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有224个,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有效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新‘铁人’的榜样和示范,‘铁人精神’才能在酒泉成为大家共同认可并遵行的核心价值。”王安平说,经过全市上下几年的共同努力,“铁人精神”已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学习实践活动,成了推动当地发展的持久精神动力。

        (新华社兰州1月8日电 记者王艳明、张文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