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8日 星期日

    公民道德之歌22

    “垫钱哥”刘胜阳的故事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8日   01 版)

        “写写我们的‘垫钱哥’吧。”记者近日到辽宁省辽阳市采访,市委副书记郭辉诚恳地对记者说。

        “垫钱哥”是辽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今年39岁,名叫刘胜阳。从医14年来,他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一两千元,先后替患者垫付医药费2万多元,被人们称为“垫钱哥”。

        “垫钱哥”的清醒和迷糊

        “垫钱哥”是个出色的大夫,在工作上一丝不苟,但在垫钱上却有些“迷糊”。

        有一次,一位患者家属从兜里掏出500元,往他手里塞,他急忙阻止人家:“别,可别弄这歪门邪道,咱医院不兴这个。”患者家属当即就乐了,“刘大夫,你忘了,这是我从你那儿借过的500元。”

        记者让他谈谈做好事的感受,他说,“我就是垫钱,又不是捐款,这算什么好人好事?我就是看不得病人难过,真没把这当成多了不起的事儿。”记者问他14年来垫过多少钱,他相当为难地说:“我真不知道借出去多少钱,也没统计帮过多少患者,要是非让我说个数,可能超过2万元吧。”

        肾移植患者何经涛告诉记者:“有一回我刚把2000元还给他,他转手交给护士,又给另一位农民垫药费了。”

        “垫钱哥”的欣慰与感动

        刘胜阳给人垫钱从来不立字据、不打借条、也不找中间人作证,但是,“从来没有遇到一个患者赖账不还,这让我非常感动。”刘胜阳说,“一位40岁左右的外地打工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我给垫了2000元,后来,这位患者突发脑溢血去世。我根本不知道他家在哪儿,即使不还这个钱,我也没想过要找他们。没想到两个多月后,他的父母特意从外地赶来,把钱如数还给了我。”

        尿毒症患者王大爷多次得到刘胜阳的帮助。他的老伴告诉记者,有一次来医院交住院费,她带的是存折,当时已经晚上6点多了,已来不及到银行取钱,刘胜阳知道后,当即拿出1000元,帮他们先垫上。第二天一早,她就取钱给了刘大夫。“虽然没打欠条,但人得讲究个将心比心。”老人说。 

        “如果垫钱总是没人还,我也可能就垫不下去了。”刘胜阳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财富是信任。”

        “垫钱哥”的纠结和希望

        “像‘垫钱哥’这样的故事看起来是凡人善举,却深入人心,让人感动;正因为患者讲诚信还钱,也让‘垫钱哥’的善举得以持续,这是社会文明的一个进步。”郭辉告诉记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以刘胜阳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遇到困难的患者。”辽阳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宁景福说,“仅我们一家医院,每年就要为无主患者及困难病人垫付和减免医药费200多万元。”

        “看到那么多同事和我一样,在患者遇到困难时伸出手来,我很欣慰。”刘胜阳话题一转,“但是,肾内科有很多尿毒症患者,因家境贫困而得不到充分的治疗,心里很纠结。”刘胜阳希望,除了医护人员和医院献爱心,国家也应当在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方面,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